阴离子间隙
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未测定阴离子(UA)与未测定阳离子(UC)之差。
根据电中和定律:阴阳离子电荷总数相等。即Na++K++UC=Cl-+HCO3-+ UA。
AG = UA-UC = Na++K+-(Cl-+ HCO3-) 正常范围:12~20 mmol/l,即16±4 mmol/l。
常常会把K+忽略,即AG = Na+-(Cl-+ HCO3-),因为K+正常值为4mmol/l。所以这时的正常范围为:8~16 mmol/l,即12±4 mmol/l正常值。
AG对于区分不同类型的代谢性酸中毒具有重要意义。根据AG变化,代谢性酸中毒可分为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和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两类。
AG高于正常上限,即称作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常见于以下原因:(1) 乳酸酸中毒(lactic acidosis):正常人血浆乳酸浓度约为 0.5-1.5mmol/L ,当血浆乳酸浓度超过 5mmol/L 时,称为乳酸酸中毒。
(2) 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常见于糖尿病和饥饿时。
(3) 肾功能衰竭:由于固定酸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造成。
(4) 可产生固定酸(盐酸除外)的物质进入体内过多:如,大量服用水杨酸类药物。
AG 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是指AG在正常范围内的代谢性酸中毒。造成的原因有:
(1) 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 ,RTA):通常是由于肾小管功能异常,泌 H+ 或 HCO3- 重吸收发生障碍所致。
(2) 从肠道丢 HCO3-过多:如,严重腹泻,肠瘘以及肠引流等。
(3) 可产生盐酸的药物摄入过多:如,大量使用氯化铵,盐酸精氨酸或盐酸赖氨酸等药物。
(4) 高钾血症。
(5) 低醛固酮血症。
AG增高型与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在发生原因上有重要的区别,前者是由于体内的有机酸(阳离子)过多,而后者是由于HCO3-(阴离子)过少。
此外,AG也可能降低,这主要是由于低蛋白血症(hypoproteinemia)引起,常见于营养不良性水肿(nutritional edema,是一种营养缺乏的特殊表现,由于长时间的营养不良,以致血浆蛋白减少,胶体渗透压降低,出现全身性水肿为其特征)。所以,当患者有严重的低蛋白血症的时候,AG的预期“正常值”也需要做相应调整。
通常,低白蛋白血症患者血浆白蛋白浓度每下降 1 mg/dl,阴离子间隙预期“正常值”下降约 2.5 mmol/l。例如,血浆白蛋白下降 2.0 mg/dl,患者AG预期“正常值”约为 12-2.5×2=7 mmol/l。
在判断是否AG增高型酸中毒时的AG预期“正常值”需要以此作为校正。
从这里我们知道,AG主要用于分析代谢性酸中毒。实际上,所有酸碱分析均应做AG的计算,因为当分析出其他的酸碱失衡时,如果并发AG增高,则会发现被其他酸碱失衡掩盖的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进一步说,当AG增高时,需要计算阴离子间隙的增高(∆ AG=AG-预期“正常值”)与 [HCO3- ] 的减少(∆ [HCO3- ] =24-[HCO3- ])的比值:∆ AG / ∆ [HCO3-]。
如果为单纯AG升高型代谢性酸中毒,此比值应当介于1.0和1.6之间。
如果这一比值在正常值以外, 则存在其他代谢紊乱:
如果 ∆ AG / ∆ [HCO3- ] < 1.0,则可能并存AG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 如果 ∆ AG / ∆ [HCO3-] > 1.6,则可能并存代谢性碱中毒。
(责任编辑:x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