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向前巍子A-A+心肺复苏(CPR)与AED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最有效的抢救手段。5月24日,一名乘客在地铁9号线北京西站昏倒,在急救阶段,车站工作人员使用站内配置的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与医护人员一起成功救助该名乘客,这是自去年10月27日北京地铁站开始配置AED后,首次使用AED成功救助乘客的案例。 事件回放 出差回京突然晕倒 据北京地铁官方微博,5月24日早5时18分,一名乘客在地铁9号线北京西站晕倒失去意识,车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西站地区120医护人员。急救人员听过描述后,高度怀疑该男子已经心脏骤停。西城急救中心站7R76车组及时赶到现场,一名5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躺在地上,已经丧失意识,车站工作人员正在为该男子进行胸外按压,并将车站内配备的AED连接到了患者的胸前。急救人员随即接手,继续抢救,经过2次使用AED除颤后,5时40分患者呼吸、心率和血压恢复正常。随后,男子被送往附近医院继续治疗。 事后医护人员从男子的同伴处了解到,他是刚刚出差回京,平时身体很好,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当时该男子走在最后,大家没注意到他的异常,直到听他说心脏不舒服,才感觉不对劲儿,没走几步他就突然倒地。 紧急抢救 关键的10分17秒 5月24日上午,这台AED的生产厂商调取并分析了抢救数据。数据显示,从清晨5时30分56秒开机,到5时41分13秒关机,AED的使用时间为10分17秒,期间进行了5次心律分析,实施了2次放电操作。 5时31分33秒仪器进行了第1次心律分析,建议除颤。5时31分41秒实施第一次放电,乘客恢复了自主心律。5时33分59秒,患者再次发生室颤。5时36分01秒,仪器进行了第3次心律分析,再次建议除颤。5时36分09秒实施了第二次放电,乘客恢复了自主心律。之后仪器又进行了两次心律分析,均不建议除颤,说明此时乘客已经恢复了正常心跳。 什么是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的英文全称为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中文译作“自动体外除颤器”。它是一种检测致命心律失常的装置——这种心律状况下,心脏是在颤动而不是泵动,心脏失去了有效的泵血功能——然后允许救援人员用它释放一定量的电击,让心律恢复到正常状态,并使心脏重新有效地泵血。这个过程被称作“除颤”。 心肺复苏(CPR)与AED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最有效的抢救手段。微信视频预览查看00:00 / 00:00视频来源:医路向前巍子使用步骤如下: 第一步:开。患者仰卧,AED放在患者耳旁, 在患者一侧进行除颤操作,这样方便安放电极,同时可另有人在患者另一侧实施CPR。接通电源:开电源开关,方法是按下电源开关或掀开显示器的盖子,仪器发出语音提示,指导操作者进行以下步骤。 第二步:贴。安放电极: 迅速把电极片粘贴在患者的胸部,一个电极放在患者右上胸壁(锁骨下方),另一个放在左乳头外侧,上缘距腋窝175px左右,在粘贴电极片时尽量减少CPR按压中断时间。若患者出汗较多,应事先用衣服或毛巾擦干皮肤。若患者胸毛较多,会妨碍电极与皮肤的有效接触,可用力压紧电极,若无效,应剔除胸毛后再粘贴电极。 第三步:插。将电极贴片导线插入AED主机。 分析心律:急救人员和旁观者应确保不与患者接触,避免影响仪器分析心律。心律分析需要5-15秒。如果患者发生室颤,仪器会通过声音报警或图形报警提示。 第四步:电。 按“电击”键前必须确定已无人接触病人,或大声宣布“离开”。当分析有需除颤的心律时,电容器往往会自动充电,并有声音或指示灯提示。 电击时,患者会出现突然抽搐。第一次电击完成后,立刻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电极片需一直贴在患者身上,每2分钟左右,AED会再次自动分析心律。 内容来源:北京晚报文章转自:京华卫生
(责任编辑:dawenwu)
首次救人成功!男子突发心脏骤停,北京地铁AED立功了!使用方法很简单!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