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活检与骨髓穿刺的区别 骨髓活检和骨髓穿刺在临床的应用(见图2-4-1)各有优势,骨髓穿刺比较常用。
骨髓穿刺
骨髓活检
取材方式
用骨髓穿刺针抽骨髓液后涂片瑞-姬染色后备检
用骨髓活检针取得一条骨髓组织,固定包埋切片后行姬姆萨等染色后备检
优点
1.操作较简便2.涂片中细胞分布均匀,胞体舒展,染色良好,较易分辨各系原、幼细胞及其微细结构3.易于识别巨型变,巨幼样变和小巨核细胞4.细胞化学染色效果好,结果可量化
1.保持造血组织的天然结构,便于判断红髓和脂肪组织的比例2.较全面了解骨髓增生程度,有核细胞密度及其布局3.可避免血窦血的稀释4.对骨髓纤维化、毛细胞白血病有确诊作用,能提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转化,对“干抽”有鉴别作用
缺点
1.造血组织的天然结构已遭破坏,无法判断红髓、黄髓比例2.若抽吸过猛,导致血窦血的稀释3.若遇“干抽”不能分析
1.有核细胞群集,不易区分原、幼细胞的类型2.难以观察细胞内的微细结构3.细胞化学染色结果难以量化
2.骨髓活检的临床意义 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检查是相辅相成的,骨髓活检可有效提高骨髓异常性疾病诊断的准确率。骨髓活检的临床意义在于:
(1)可较全面而准确地了解骨髓增生程度 造血组织,脂肪细胞或纤维组织所占的容积比例;了解粒/红比值及骨髓内铁储存情况,对于某些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2)可以发现骨髓穿刺涂片检查不易发现的病理变化 当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极度低下,纤维组织增多及骨质增生而发生干抽或骨髓稀释时活检显得格外重要,如低增生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骨髓坏死、恶性肿瘤累及骨髓等。对相关疾病的诊断、骨髓造血微环境及骨髓移植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3)活检比涂片能较早地预测疾病的预后 因活检比涂片能更早、更全面地发现早期的病理改变,对各种急、慢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确诊和判定预后的意义,对骨髓转移癌、恶性组织细胞病、戈谢病和尼曼-匹克病等诊断的阳性率比骨髓涂片高。
(4)可协助诊断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
骨髓活检在血液肿瘤诊断中起辅助作用,一般不居主导地位,结合骨髓涂片检查结果才具有诊断价值,同时结合免疫标记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骨髓“干抽”患者。干抽的材料处理特别重要,最好不经过脱钙,塑料包埋亦需低温。骨髓小粒不脱钙的石蜡包埋,不但可以做多种免疫标记,还可以进行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经抽提后还可进行比较基因组杂交(CGH)、基因重排和芯片技术等分子水平的诊断。
骨髓活检中的细胞形态和涂片不完全一样,原红细胞、原粒细胞、原单核细胞、原淋巴细胞,甚至原巨核细胞不容易被识别。必要时需做免疫标记,下列是免疫标记常用的抗体(表2-4-2)。
血细胞类型
抗体
克隆
巨核细胞及前体
CD61
Y2/51
CD31
JC/70A
vW因子
F8/86
红系细胞
Glycophorin C
Ret40F
Glycophorin A
JC159
粒细胞系
中性粒细胞弹力酶
NP57
L1抗原
MAC387
CD68
PG-M1
CD68
KP1
CD15
C3D-1
浆细胞
浆细胞
VS38c
Kappa
多抗
Lambda
多抗
淋巴细胞
LCA
2B11+PD7/28
血管
CD31
Jc/70A
(责任编辑:lab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