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过时的血清学分型方法,这种方法不依据特定症状进行判断,在区分钩端螺旋体病与其他发热性疾病时难度很大,常常导致误诊。
病原性钩端螺旋体引发各种易感动物和人类患上流行但被忽视的人畜共患疾病,有轻度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为临床中缺少有效的诊断检验,感染早期常常不能启动抗菌疗法,以预防发生播散感染的更严重并发症。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MD,USA)的科研人员和他们的同事采集了25名患者的血液样品,2013年6月至9月间,这些患者因为钩端螺旋体病在萨尔瓦多(巴西)的一家国立医院接受主动监控,样品在住院早期采集。使用此前描述的血培养和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法,以及DNA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验所有患者的钩端螺旋体病。上述三种检验中至少一种检验的结果确证患者的钩端螺旋体病结果为阳性。确定25名受试者中有22名受试者有实验室确证的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16S核蛋白体核糖核酸(rRNA)特定区域的分子组成了一种新的高效诊断靶点,用于以PCR为基础检测病原性钩端螺旋体的血清型。所有qPCR反应检验使用CFX96实时PCR检测系统(Bio-Rad Laboratories,Inc.;Hercules,CA,USA)。使用加标的人类血液的诊断检验的灵敏度比相应的基于钩端螺旋体DNA的定量PCR检测至少高100倍,两者以RNA和DNA分子中的相同16S核苷酸序列为靶点。本方法对实验室确证的人类钩端螺旋体临床样品进行RNA检测的灵敏度和专属性分别为64%和100%,优于已确立的平行DNA检测分析。
研究团队发现,16S转录物离体(包括在未处理的和已保存的人类血液样品中)保持明显的稳定,进一步突出了其可用于问号钩端螺旋体的临床检测。综合来看,这些研究强调了RNA靶点(特别是16S rRNA)的一种新的应用,用于开发基于PCR的人类钩端螺旋体诊断方式,还能作为检测其他细菌性病原体的范式,确保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已发表于2015年6月19日的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ONE
(责任编辑:z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