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长期暴露于高浓度大气细颗粒物(PM2.5)可显著增加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该研究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据悉,该研究利用国际先进的卫星遥感反演技术,评价人群大气 PM2.5 长期暴露水平(2000 至 2015 年)。研究发现,大气 PM2.5 年平均暴露浓度每立方米增加 10 微克,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分别增加 25% 和 16%;大气 PM2.5 长期暴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危害程度最大,风险分别增加 38% 和 52%。研究还提示,老年人、农村居民心血管健康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较大。该研究人群来自我国 15 个省市约 12 万城乡居民,大气 PM2.5 暴露水平涵盖了每立方米 26~114 微克的浓度范围,人群和污染浓度覆盖范围较广,为全球范围内大气 PM2.5 污染相关心血管疾病负担的估算及相关环境和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此项研究成果,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教授 Rajagopalan 发表评论称:“该研究补充了既往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在高浓度范围的证据,扩展了我们对于 PM2.5 与心血管疾病暴露—反应关系曲线形态特征的认识。” 此外,Rajagopalan 还强调,该研究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提示临床医生在评估个体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时,应将大气污染暴露作为危险因素纳入考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博士后梁凤超、副研究员刘芳超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张思玮)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jacc.2019.12.031
(责任编辑:xsq)
高浓度 PM2.5 长期暴露显著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