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外总会悄然而至,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个先来,我们不得而知。16岁的小冉,是大人们眼中“别人家的好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还多才多艺,同学老师都很喜欢他,在家里也倍受哥哥和爸妈的疼爱。 可是,在一次外出活动期间,小冉遭遇了一场车祸,送医做全身检查时,竟意外发现了左肾肿瘤,第一次,小冉觉得死亡离自己原来这么近。 图片来源于网络 16岁就患癌,对于从医30多年的主管医生来说也很罕见。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确定小冉的肿瘤长在肾脏的中间位置,恶性可能性比较大,切除左肾在所难免,做通小冉的思想工作后,手术非常成功,根据病理结果,医生建议小冉再做个基因检测来明确病因。 为什要做基因检测? 肾癌具有遗传和散发两种形式,其中绝大多数是散发性肾癌。遗传性肾癌(或称家族性肾癌)少见,约占肾癌的4%。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Knudson和Strong提出二次打击致癌学说。他们通过对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观察发现,家族性病例发病早且病灶多,散发性病例多为单发且发病晚。他们假设必定有一个基因产物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当两个等位基因同时发生突变或者失活时才能发生肿瘤,家族性肿瘤患者出生时已有一个等位基因发生突变,使器官和组织处于危险中,以此解释家族性肾癌的早发和多发。 散发性肿瘤患者只有在等位基因全部发生突变时才有可能发生,概率较低,因此大多数患者多为单发和晚发。除了在视网膜母细胞瘤外,Knudson假说已经在大多数肿瘤中得到证实,其中包括肾癌。常见的肾癌综合征有von Hippel-Lindau病,遗传性乳头状肾细胞癌,遗传性平滑肌瘤病肾癌、Birt-Hogg-Dube综合征、结节硬化性综合征和伴随3号染色体易位的遗传性肾透明细胞癌等,其中VHL病最为常见。 而遗传性肾癌在临床诊断时需参照以下4个基本原则: 1 患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有/无家族史; 2 肾肿瘤常为双侧、多发,影像学上具有各种肾细胞癌亚型的特点; 3 有相应遗传综合征的其他表现,如VHL综合征可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及视网膜成血管母细胞瘤、胰腺囊肿或肿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附睾乳头状囊腺瘤、肾囊肿等改变; 4 分子生物学检测证实相应的染色体和基因异常。 小冉患病年龄较小,病理结果显示小冉所患肾癌极为罕见,进行了基因检测后,得知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肾癌,幸好发现的早并且手术及时,为小冉争取了宝贵的治愈机会,如果发展到中晚期,预期寿命可能不超过三年!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基因检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为肾癌的个体化治疗奠定了基础,也让一些晚期肾癌患者的治疗做到了“有的放矢”。
(责任编辑:dawenwu)
16岁患癌,治疗后为什么医生让我再做个基因检测?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