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即新生血管生成的过程,是肿瘤生长的关键步骤。最近一项发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杂志上的文章描述了一种反映血管活性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及时进行抗血管生成的治疗。
联合疗法是通过使用血管生成抑制剂以及抗癌药物,从而提高药物进入肿瘤的效率以及延长患者健康生活时间的方法。”通过血管生成抑制剂(例如VEGF抑制剂)恢复血管的稳态,能够有效提高化疗的效果。然而,我们并不清楚如何识别最佳的治疗时期,从而最有效地新型血管靶向治疗。因此,目前急需一类能够指征上述”窗口期”的生物标志物”,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Nobuyuki Takakura教授说道。
(图片来源: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发现小鼠体内快速增值的血管上皮细胞(EC)与处于稳态的血管上皮细胞存在明显差异。之后,作者通过EGFP荧光标记的方法对”Sld5-1 DNA复制因子Sld5-1伴侣(GINS1)”的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域的活性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成年小鼠皮肤血管中并没有EGFP信号,表明其EC处于静息状态。然而,在皮下接种了肿瘤细胞之后,作者们发现部分EC出现了EGFP信号。PSF1启动子活性的强度与肿瘤细胞生长的速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EGFP表达量较高的EC的细胞间质复杂度比阴性EC更高。”我们的结果表明PSF1启动子融合EGFP报告基因小鼠能够用于反应EC的增殖速率”,作者们说道。
“通过对非增殖类EC进行观察,我们发现这些静息状态的细胞高表达VEGFR以及表面分子CD109.CD109的表达量在接受bevacizumab治疗之后三到五天后出现了明显上调”。这些结果表明可以通过PSF1的基因表达活性分辨增殖状态的EC以及静息态的EC。反之,CD109的表达则伴随着肿瘤血管进入静息状态。
资讯出处:Biomarker helps identify ‘window of opportunity’ for cancer chemotherapy timing
原始出处: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2018). DOI: 10.1016/j.ajpath.2018.01.015
(责任编辑:s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