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1,检验科做对了吗?

姓名 | 张鑫兰单位 | 德宏州中医医院检验科前  言添加不同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检验科的各项工作,但抗凝剂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使血液内成分保持类似机体外环境的稳定状态;另一方面,如果选用的抗凝剂不恰当,会对某些测定结果产生严重的干扰。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我们最常使用的是血清标本,它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生化项目。案例经过2022年5月27日,收到外院合作单位送检的一份标本,做乙肝两对半及肝功,当时注意到对方送来的是一个长的紫帽管,管子上原本的基本信息已经被写上去的患者信息覆盖了,看外观应该是EDTA-K2抗凝管,心想,虽然血浆和血清之间有些结果会有差异,应该还是能用的吧,于是就给它上机了。做出的结果如下图:ALP明显异常,其余项目基本正常。再次复查,也是一样的结果,它前后的标本该项目是正常的,当前标本仪器也没有异常报警信息,犹豫之下还是发出了这份报告。次日,患者对ALP结果有疑问,前来咨询。为了证实是否为采样管类型引起的严重误差,将采样管上写上去的信息擦掉,确定是一个EDTA-K2抗凝管,再次复查ALP<2,与前日结果无差异。怀着不甘的心,找了其他同时采了生化管和EDTA-K2抗凝管的患者标本来做对比,结果证实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差异,如下图:指标(单位U/L)EDTA-K2抗凝管血清管1号样本ALP<0522号样本ALP<1943号样本ALP<048案例分析核实检测样本及检测过程无误并做了对比验证后,一系列的疑问涌上心头,平时的工作中也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件,对血清血浆之间结果有差异这事的认知也仅仅只是停留在很基础的“有差异”上面,抗凝剂带来的影响真的有这么大吗?带着疑问开始查阅资料。在谭雁波老师的《不同血液标本在生化项目检测中的结果对比》[1]中查阅到如下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到,EDTA-K2抗凝标本在肝功项目中ALP结果受到显著影响。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EDTA-K2抗凝剂会使ALP受到明显的抑制呢?从万莉等老师的《不同血液样本在生化项目检测中的结果比较》[2]一文中,依然能过够看到EDTA-K2抗凝血对ALP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如下图:并且文中解释道:EDTA-K2抗凝血浆ALP的检测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的测定值,呈现明显的抑制状态,甚至有个别检测值为零,这主要是因为ALP检测中的中间产物对硝基苯酚需要在碱性溶液中转变为醌式结构,呈现较深的黄色而进行比色分析,而EDTA在抗凝过程中产生了氢离子,而使溶液成中性甚至酸性,故检测受到抑制。案例总结2002年WHO文件《实验室检查中抗凝剂的使用》强调,使用抗凝剂能避免血液中待测成分的改变,血浆中的成分比血清能更好地反映患者的病理状态。当前的实验室检查中,对抗凝剂的使用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项目的检测,把血清与血浆的检测结果视为等同;二是忽视了不同抗凝剂对某些项目导致的检测结果差异。通过此案例,有几点思考:1.很多实验室的采血都是由护理单元完成,并且都是信息化管理贴了标签,检验人员只能通过采血管帽子的颜色来区分采样管种类,有的用得少本身又相似的会不容易记住抗凝剂类型,例如下图所示的肝素锂和肝素钠抗凝管小编就总是记不住。2. 有实习生的时候多数都是实习生参与离心及拔盖,或者有些大型医院标本量特别大有专门的离心及拔盖的工作人员,那标本到达检测者手中几乎就很难辨认采血管是哪一种了。3.如果有因为血清管标本量不够而从血常规管倒入一部分的情况检验科无法监控,或者只能从一些特定项目中得到验证而反过来推测。4.案例中的报告单有一处是不妥当的,即“标本类型”一栏未做修改,实际标本是EDTA-K2抗凝血浆,上面的信息还是静脉血清,这样,无法从报告单中获取到标本类型与结果的符合性信息。综上所述,我们检验结果的误差时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猛然发现自己知识的匮乏,要想敏锐地发现各种类型的误差,还需要不断地学习,除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对干扰因素的识别能力的培养。参考文献:[1]谭雁波.不同血液标本在生化项目检测中的结果对比[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2):327-328.[2]万莉,宋娟,张庆莲.不同血液样本在生化项目检测中的结果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8):947-948,950.END (责任编辑:labwebx)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