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老刘话IVD大家好,我是老刘,一个传播IVD知识的自媒体人。IVD集采的风也吹了好久了,以下的看法仅代表个人意见,自己对于集采的一些思考,纯属瞎扯淡。集采的几个时间点 集采一点都不陌生,最早的集采是药品,最早药品的灵魂砍价,让我们看到了,一次集采,可以把水分差不多挤干60%以上,可能还不止; 当然,这里说的是药品,看了下政策,我国药品集中采购的时间是2000年,意思是2000年我国就开始药品的集中采购,但是真正的执行,是在2015年的时候,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政策层面上总结了各个地区的经验,但是并没有省份真正执行,个中原因,自行琢磨。 上海分别在2016,2017,2018年进行了三次实验性的集中采购,涉及的药品也只有20多个,有了三次以上的经验,所以才主导了2018年的“4+7”带量采购。而且2018年的“4+7”带量采购也不是针对全国执行,针对11个省份,31个药品进行试点带量采购。 以上药品的集中采购带来IVD的思考有哪些? 一、政策出来,到真正执行落地的时间很长(2000-2015),前期阻力应该是很大,前期应该是建立制度的阶段,IVD集采有药品借鉴。 二、个别省份试点摸索,总结经验,扩大试验范围,(2015-2018上海三年摸索);目前安徽,江西都属于这个阶段。此为第二阶段,属于制度完善阶段,一般属于联盟代理采购(安徽,江西22省等)按照现在的进程,未来2-3年会走完,看国家和医保局的决心,狠下心来,不一定要2-3年。 三、集采的大刀一定会落下,属于医保治理阶段(2021-未来),新冠掏空了医保和国库,第三个阶段可能会提前到来。2021年的时候,有记者拜访过宋教授,说IVD会不会集采,宋教授回答是不太会,今天来看,集采的风已经到了! 集采为何生化先行 安徽去年8月份的集采算成功嘛,我个人认为不算成功,反而有点急功近利了,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6月份一纸通知,《关于规范公里医疗机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的补充通知》,通知补充,公立医疗机构可以用自有资金,采购进口设备,完成审批即可。 这兴师动众一年多,政策又松口,明显是集采的步伐迈大了,扯到“淡”了。IVD的集采有其特殊性,明显不可以参考药品或者其他的高值耗材。安徽的集采岂不是不太可怕,这也就是为啥罗氏等企业愿意放弃几个亿的生意,大智慧啊。安徽集采不可怕,但是江西集采可怕,为什么,IVD和药品的集采模式不同,生化和发光的模式又有点不同,为什么,原理啊,发光注定是专机专用,生化平台大家可是都可以用,这样来说的话,那就简单了,反正试剂在80%上的平台都能用,那就和药差不多了,我就不用惦记专机专用,集采还要给医院配仪器,现在的仪器就能直接用。后面生化集采就是真刀真枪直接干了,据老刘所知,罗氏此次也会上船,明显是也感受到压力,不上船,那就是整个生化的生意都没了。大家都觉得生化的利润很低,但是看看MK,JQ,LDN等生化厂家,哪个过的不还可以,上市公司哪个不看重利润,不要拿生化和发光比,要是真的比,发光的利润率还真的不一定有生化高,免疫只是收费比较高,相对利润大一点,而生化的利润率,超过100%的,太正常了,奈何收费太低了。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IVD集采生化先行 一、生化方法学的特殊性,平台可以公用 二、生化相对于发光而言,发展的最早,也是相对比较成熟 三、生化集采目前还动不了IVD的根基,阻力相对而言,会小点,说白点,可落地。 四、集采生化要给后面发光项目铺路和探索,先割毛细血管,才能动大动脉,一下子割到大动脉,全都给你嗝屁了!放血要细水长流! 为何新冠检测集采成功? 疫情满打满算,也快三年的时间了,从刚开始一个新冠检测200多块,降到现在的十几块块钱,已经不是腰斩了,是足斩,人人都可扯淡新冠,最开始的时候,新冠检测的费用是从医保支出,高昂的价格,标本量也很大,以至于现在检验科都要派人去支援核酸检测,常态化核酸检测等等原因,也经不起这么折腾,而且新冠就一个项目,相对而言还是很简单,而且大家都想上船新冠集采的大船,目前很多的省份已经对新冠试剂进行了集采,如贵州、湖北、黑龙江、福建、广东等; 当然,不仅是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特殊时期,获批很快,集采更快——这大概是史上最快的集采,从产品获批上市到集采结果出炉,只用了5天时间;越是技术含量不够高的产品,其集采的速度越是更快,毕竟抗原是筛选,金标准还是核酸。 集采是否可怕 老刘认为,集采不是最可怕的,集采是让你挤点水分出来,利润多少的问题,可怕的是后面的检验结果互认,那就不是利润的问题,那是有没有你的市场份额的事情,但是这个事情,暂时还不急,推动起来个中原因就更多了,阻力更大。 不管是生化的集采,还是发光的集采,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厂家让利,这些年你们该赚的都赚了;国家有难,厂家有责;医保不够,厂家给凑;医院自负盈亏,有事没事拉代理商开开会,降降价。所以,厂家和代理商算好自己的利润,能上船一定要上船。集采是不是要要淘汰一些厂家,医保确定不想要高性价比的产品嘛?药品发展了几十年了,进口药品替代仿制,相对IVD而言成熟了很多了;IVD不一样,难道医保局不想用进口的设备嘛?安徽集采,罗氏没有进来,网站本来六点就关闭,偷偷的开放到12点,卫检委气的摔杯子,为啥?集采的目的是为了让你让点利,本意并不是搞掉你,厂家自己权衡是不是想挣这个钱,说句难听的,如果罗雅贝西屈尊降价,国产的基本没有活路了,市场应该是良性的市场,恶意以低价来冲击,牺牲的就是其他的东西了,质量,服务等。所以,我觉得IVD的集采,不可怕,降幅也不会很大,30-40%降幅,在预期范围内!先立个贴! 集采谁会获益?IVD集采会让老百姓受惠嘛? 瞎扯淡,集采美其名曰是降低医疗压力,但是降低的不是老百姓的医疗压力,收费没有下降,质量是否能够得到保障,误诊漏诊算谁的,所以,集采吃亏的,不仅是代理商,还有普通的老百姓,我同样的收费,享受到的确是不同的产品服务了,这个又和药不同了,进口国产药,我有钱可以用好药,大不了自费,是以患者个人为导向,检验只能医师给你开,也只能医院里做。 IVD集采会让医院受益嘛? 辩证来看,真不一定,国家要求医院自负盈亏,而且集采是厂家和医保局结算了,相对于没有你医院啥事了,给你啥试剂,你用啥试剂,医院彻底变成一个服务商,中间的油头,也喝不着了,相对的,医院要承担因为变更系统,或者低价低质量的试剂所带来的医疗纠纷,因为低价,厂家的服务和支持,一定会打折扣,这些隐形的成本,医保局是看不到的。 IVD集采会让厂家收益嘛? 大多数人对于集采是唱衰的,当然,唱衰的大部分人是代理商,医院的老师,销售等,为什么呢,里面的带金销售,水分没有了;长期来看,药品的集采,厂家的人难受吗,虽然小割肉,但是不一定,有国家医保兜底,有最少采购量,及时回款等等,这些好处,远远大于降得那些价格;从厂家的本身而言,目前最多是薄利多销了,但是还有得赚,所以辩证来看,IVD集采也不一定让厂家难受,难受的应该是代理商,毕竟这部分利润本来是代理商的,现在没有了。 IVD集采会不会像药品哪有灵魂砍价,利于小企业? 这个问题一定也是不会的,检验结果是临床判断疾病进展的指标,很重要,任何一个医院也不会拿质量开玩笑,国家也不会这么傻,这可不是PDD和JD的差异。毕竟还是要服务于患者的,所以,IVD的集采,那些小的企业妄想从中分一杯羹,大抵是很难的。 理解集采背后的意义 不要把IVD集采和药品、高值耗材等对比,模式不同,不可以对比,IVD是仪器+耗材+服务的模式,不相同。集采背后的意义,一方面是降低医保的成本,缓解医保的压力;一方面是优胜劣汰,规范化诊疗路径;这句规范化诊疗,包含意义不一样,药品的带金销售模式已经没了,现在就是IVD了,国家就是要整治这种模式,先拿最大的药品开刀,现在是IVD,当然,态度好的企业,识趣的,给国家点面子,国家自然给你面子,见不得光的事情就不要瞎搞,多支持点国家创新项目,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集采会不会让新冠造成的大窟窿补上,可能能填充上,但是需要时间,所以集采的背后一大意义,就是让人们从国家医疗保险往商务医疗保险上过渡,当你花这么多的钱,反而不能享受更好的服务了,而一些进口药品,检验等都是商业保险可以提供,这个也是一种趋势。
(责任编辑:dawenwu)
IVD集采谁获益?
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