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医学在促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为此,将治疗诊断试剂装载到纳米颗粒上和/或进入纳米颗粒,以增加其溶解度,同时延长血液循环,以便更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病变部位。此外,通过优化载体的大小、形状和表面性质,可以提高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靶向效率。目前,许多基于纳米颗粒的给药系统已被批准用于肿瘤治疗,还有更多的系统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或临床前评估。然而,临床转化的挑战依然存在,例如,脱靶毒性。尽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系统给药的纳米颗粒中只有很小一部分(通常低于1%)能进入实体肿瘤。其余部分携带有毒药物到健康的组织和器官,造成脱靶毒性和有害的副作用。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战略,要么显示出更好的靶向性,要么根本不含有毒药物。Borkowska等人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一种”无药”策略,通过控制溶酶体中惰性金纳米颗粒的聚集状态来杀死癌细胞。溶酶体是废物处理的细胞器,它接收并消化来自细胞内外的货物。未消化物质的积累会导致溶酶体膨胀,从而增加溶酶体膜的通透性,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因此,溶酶体通过操纵货物的聚集状态,例如惰性纳米颗粒,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个靶点。根据Derjaguin、Landau、Verwey和Overbeek (DLVO)理论,纳米粒子的聚集状态强烈依赖于长距离的静电斥力,这种斥力对粒子表面的电荷以及介质的离子强度和pH值非常敏感。这些参数都可以用来控制纳米粒子的聚集状态。由于肿瘤组织的酸性(pH = 6.5-6.9)比健康组织(pH≈7.4)强,而溶酶体的酸性更强(pH≈4.8) ,因此为合理工程纳米颗粒的表面电荷与细胞相互作用时操纵他们的聚合行为提供了激活。
(责任编辑:xsq)
Nature子刊:抗癌新突破!通过胀破溶酶体而撑死癌细胞!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