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SAMMSON的非编码RNA与恶性黑色素瘤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来这一研究由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鲁汶大学和VIB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合作完成,成果2016年3月23日在线发表于世界顶级期刊Nature杂志。
SAMMSON基因特异性表达于人类恶性黑色素瘤,而且这种侵袭性皮肤癌的增殖高度依赖SAMMSON基因。这项研究为今后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
Jean-Christophe Marine (VIB/KU Leuven)
人类基因组中很大一部分基因并不经过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因此长期被当做是“垃圾DNA”。然而近些年的研究发现,许多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在个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目的主要参与者Marine教授和Mestdagh教授长期研究非编码RNA在肿瘤中的作用和地位,尤其是对长链非编码RNA(Long Types of Non-coding RNA,lncRNA)具有浓厚兴趣。
在不同肿瘤中筛选lncRNA
为了分析特异性lncRNA在皮肤癌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VIB实验室与根特大学儿科学及医学遗传学系展开合作。Pieter Mestdagh带领的根特大学研究团队检测了不同肿瘤类型的多个lncRNA表达情况,最终确认SAMMSON是黑色素瘤特异性lncRNA。Mestdagh表示:“研究数据表明SAMMSON在大约10%的黑色素瘤样本中出现复制或扩增,而在正常黑素细胞和其他部位正常组织中并未发现SAMMSON表达。因此可以假设,SAMMSON的特异性表达在部分黑色素的生物学行为中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VIB实验室对SAMMSON的验证发现,在超过90%的人类恶性黑色素瘤临床样本中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而良性黑素瘤中则不存在。此外SAMMSON由黑色素瘤特异性转录因子SOX10激活,说明了该lncRNA具有的黑色素瘤特异表达模式。
黑色素瘤对SAMMSON依赖
VIB实验室的研究者发现黑色素瘤细胞对SAMMSON表达的存在强烈依赖。对于不同种类的黑色素瘤细胞系,当中SAMMSON的含量下降后,这些肿瘤细胞出现快速大量死亡。Jean-Christophe Marine说:“无论是在体外实验还是在临床前小鼠体内实验中,我们都已证明,反义分子靶向阻断SAMMSON可以显著地抑制黑色素瘤的增殖。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SAMMSON被招募至给肿瘤细胞提供能量的线粒体。通过促进SAMMSON的降解,反义分子破坏了线粒体的活性,从而阻止肿瘤的增殖。换句话说,在不影响宿主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针对SAMMSON依赖这一弱点设计靶向治疗。”
SAMMSON作为恶性黑色素瘤生物标记物这一观点还在论证阶段,今后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因为SAMMSON不在良性黑色素瘤中表达,未来可以据此开发新的诊断方法以提高黑色素瘤的诊断准确度。研究者们还表示,将来可基于SAMMSON的作用机制发展出高效的、具有肿瘤组织特异性的抗黑色素瘤治疗方法。下一步,该研究的多个合作方将进行试验药物的毒理学研究。
(责任编辑:s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