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预防或延迟β细胞功能的完全衰竭具有重要意义。今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一项研究,在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中,戈利木单抗(golimumab)治疗可以保持患者的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并降低其外源胰岛素需求量。尽管还没有患者可以完全停用胰岛素,但这一结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论文通讯作者,法布罗大学(University at Buffalo)儿科医生Teresa Quattrin指出,这是“向‘治愈’1型糖尿病迈出的一步,减少胰岛素剂量能带来很多好处,包括更少发生低血糖,维持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戈利木单抗是一款靶向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单克隆抗体,已获批用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同样作为一种自身免疫疾病,1型糖尿病也会受到TNF- α的影响。TNF- α对胰岛β细胞有直接毒性。在非肥胖的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中,TNF- α可促进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而阻断TNF- α则有保护作用。此外,新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 α水平通常会升高。这项2期试验中,84例新诊断1型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6-21岁)2:1随机分组,在确诊100天内接受戈利木单抗或安慰剂,每两周注射一次,为期52周。戈利木单抗用药便利,可由患者自行在家皮下注射。由于试验治疗方案为达标治疗,一年后,两组患者都实现了良好的血糖控制,组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显着差异。但多个指标反映出,戈利木单抗组患者的自身胰岛素分泌功能保留更好:戈利木单抗组患者的C肽水平(胰岛素分泌的替代测量指标)更高,而且在研究期间下降更慢,相较于研究开始时平均只下降12%,而安慰剂组下降56%。戈利木单抗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也确实更少(平均0.51 U/Kg/d vs 0.69 U/Kg/d),随着时间推移的病情进展一年内所需的胰岛素增量也少于安慰剂组(0.07 U/Kg/d vs 0.24 U/Kg/d;P = 0.001)。戈利木单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43%和7%的患者达到部分疾病缓解(β功能得到部分恢复),戈利木单抗组患者的缓解时间也更长。换言之,戈利木单抗增加了进入“蜜月期”(因β功能部分恢复而所需胰岛素剂量很小)的患者比例,并延长了“蜜月期”。从安全性来看,尽管总的低血糖事件平均数量相似,但戈利木单抗组患者2级低血糖事件(<54 mg / dL)减少了36%。两组均无严重的低血糖病例。对于免疫疗法常见的感染免疫抑制风险,试验组结局也较好,两组均未发生严重感染,戈利木单抗和安慰剂组患者分别有71%和61%发生轻中度感染,戈利木单抗组中更多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29% vs 19%)。这是免疫调节疗法在1型糖尿病中取得的又一里程碑结果。201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上,靶向CD3的单抗teplizumab在2期试验中将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发病延迟2年以上,首次证明能预防1型糖尿病。目前,teplizumab也在新诊断1型糖尿病的患者中开展3期试验。而据研究团队介绍,此次戈利木单抗的2期试验更多是概念验证研究,从中得到的洞见将支持创新免疫调节疗法的开发,希望在1型糖尿病发病前就更早干预,更好地预防1型糖尿病。在NEJM同期发表的社论文章中,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糖尿病与内分泌学研究中心Domenico Accili博士表示,三类疗法也许正在成为21世纪1型糖尿病的治疗标准:包括人工胰腺(连续血糖监测并自动输注胰岛素)、干细胞衍生的β样细胞植入,以及免疫疗法。其中,免疫疗法有望改变疾病进程,但也不乏挑战。根据疾病分期,具有遗传风险可视为0期,出现自身免疫(自身抗体)现象为1期,血糖异常早期阶段为2期,发生明显的1型糖尿病临床症状、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则为3期。在Domenico Accili博士看来,成功改善3期1型糖尿病的几率更大,因为到了这一阶段,患者的β细胞已经减退了不少。而对于更早预防1型糖尿病的免疫疗法而言,缺乏标志物和成像方法来评估β细胞丧失程度从而更好衡量疗效,以及难以准确识别出足够多的高危人群、寻找最佳干预时机,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现有免疫治疗策略尚未真正“治愈”1型糖尿病,但这些积极进展正在带来希望,推动1型糖尿病的疗法革新。 (责任编辑:x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