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表现通常不具有特异性,常会被误诊为功能性胃肠疾病。然而,近日由荷兰研究人员主导的研究数据表明非侵入性检测可能使很多有炎症性肠病(IBD)症状提示的儿童避免内镜检查。
该项研究结果发表于近期的《Pediatrics》杂志上。研究人员通过对 Medline和 Embase 两大数据库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
该荟萃分析纳入了19篇研究,涉及2806名儿童患者。一共有1265例IBD儿童,患病率范围是19%~82%。这些研究中采用测试的是粪便标志物,尿液标志物,血液标志物,超声检查和检测联合。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症状如腹痛、腹泻、直肠出血、体重下降等诊断IBD的敏感性介于0.48-0.82,特异性介于0.17-0.78之间。
对于使用血液检查诊断IBD,C反应蛋白(9项研究)和白蛋白(6项研究)表现最佳,敏感性分别为 0.63 (0.51-0.73) 和0.48 (0.31-0.66),特异性分别为0.88 (0.80-0.93)和0.94 (0.86-0.98)。
粪便钙卫蛋白 (FCal)(10项研究)诊断IB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9 (0.92-1.00) 和0.65(0.54-0.74)。10项研究中只有3项报告为假阴性结果。
研究人员根据该项荟萃分析结果认为,当根据小儿患者症状无法诊断IBD时,使用FCal、CRP和白蛋白或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可选择出IBD低风险(FCal结果阴性)或高风险患者(CRP、白蛋白阳性),进而避免内窥镜等有创检查。当然,研究人员最后也提到,更强有力的临床证据仍需要进一步的高质量研究以确证。
(责任编辑:z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