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UCLA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发现可能帮助开发出检测人类脱氧胞苷激酶的新方法,该酶表达水平较高的癌症病人可能对癌症治疗方法产生应答。
过去几十年里,PET成像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取得显著进步,这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检测到一种参与人类DNA合成的重要酶——脱氧胞苷激酶(dCK),之前研究发现该酶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以及激活的淋巴细胞中表达很高,能够控制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步骤,该酶也是癌症治疗以及PET成像的一个重要靶点。
在这项长达7年的研究中,UCLA 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叫做[18F]CFA的高度复杂的PET探针,首次在人类中检测了dCK的活性。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技术的成像质量更好,能够清晰地看到dCK活性较高的组织,其中包括肿瘤组织,在此之前针对dCK开发的任何一种针都无法检测到人体中存在高活性dCK的组织。
PET是一种非侵袭性的成像技术,需要使用具有放射性的PET探针发现身体可能存在的疾病,使用这种成像方法还能够观察到器官和组织如何发挥功能。在此项研究之前由于PET探针的代谢不稳定性以及与人体内一种dCK相关的酶存在交叉反应,因此PET技术只能清晰检测小鼠体内的dCK,无法用于人类dCK的检测。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酶对于一类抗癌药物以及一些抗病毒药物的活性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癌细胞或病毒对药物产生应答,进而对癌细胞和病毒基因组产生毒性。他们还指出由于激活的免疫细胞能够增加dCK的表达,因此[18F]CFA探针还可以用于显示免疫治疗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l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