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循环动脉缺血性卒中的儿科患者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结果的文献很少。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Strok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旨在使用基于人群的瑞士儿童神经科卒中登记中心后循环动脉缺血性卒中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和神经影像学数据。年龄为1个月至16岁之间的儿童在2000年至2016年期间发生单纯的后循环动脉缺血性卒中被纳入研究,研究人员使用描述性统计法总结了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卒中原因和神经影像学特征,并使用儿科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估卒中严重程度,以及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该研究共纳入了43名后循环动脉缺血性卒中的儿童(27名男孩[62.8%],中位年龄7.9岁,四分位数间距为5至11.7岁)。后循环动脉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0.183/10万,占所有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的16%。大多数患者出现非特异性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58.1%)和恶心/呕吐(46.5%)。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共济失调(58.1%)和运动/感觉综合征(53.5%/51.2%)。单侧局灶性脑动脉病是最常见的原因(11名儿童,25.6%)。大多数梗塞位于小脑(46.5%)和丘脑(39.5%)。较短的诊断延迟时间与就诊时更严重的卒中症状相关(rho=-0.365,P=0.016)。由此可见,在该队列中,四分之一的后循环动脉缺血性卒中患者由局灶性脑动脉病引起。经常报告的非特异性临床症状,特别是与轻度神经系统发现相关时,可能会延误卒中的诊断。需要高度怀疑和提高认识,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原始出处:Mirjam Fink.et al.Posterior Arterial Ischemic Stroke in Childhood Clinical Features and Neuroimaging Characteristics.stroke.2019.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STROKEAHA.119.025154
(责任编辑:tqh)
Stroke:儿童后动脉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和神经影像学特征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