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蜡笔小新前 言TT是凝血检验中的一个特殊项目,然而,很多人对它不甚了解,对于笔者而言,很长一段时间内,知识点都还停留在大学上课的时候,处于这个阶段的检验工作者,很容易就掉进坑里了。案例经过某日上班,闲来无事,查看夜班同事审核的凝血检验结果,遇到一个特殊的案例,APTT:27.5秒、PT:10.3秒、TT:80.4秒、Fib:1.69g/L。TT升高,纤维蛋白原轻度下降,经验判断,这是矛盾的凝血检验结果。嘱咐患者重新抽血复查,检验结果见图1,重新抽血后,TT结果恢复正常。图1案例分析TT在凝血中的作用,主要是尽可能的检测出血浆中的异常干扰因素,比如,血浆中含有肝素、类肝素、水蛭素、达比加群、FDP等,另外纤维蛋白原本身质量有问题或质量不足都会影响到TT的检验结果。患者重新抽血复查,TT检验结果正常,间接证明,首次样本的血浆中含有异常干扰因素。患者以多饮,多尿10天,精神差3天,呼吸费力1天入院。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诊断:Ⅰ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查阅患者医嘱记录,初步排除药物干扰因素。然而,医嘱中曾多次出现图2的医嘱。图2查看Lis系统里标本送检记录,血气分析样本与凝血样本采样记录和送检接收时间均相同,强烈怀疑,凝血样本受到了肝素钠的污染。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随即联系当天值班的护士,两份样本为同一时间采血,值班护士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好动脉血后,仅更换针头而未更换注射器继续采血,导致凝血样本受到了肝素钠的污染,从而导致TT升高。正常情况而言,凝血标本受到肝素钠的污染,除了TT升高外,APTT亦会同时升高。而样本仅表现出TT单项升高,APTT结果正常,与理论情况不相符。又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找出受到干扰的凝血样本,样本状态为中度脂浊。未离心与高速离心上机检测,结果见图3。图3未离心与高速离心上机的Fib结果变化不大,APTT、TT结果差异较大。高速离心的凝血结果APTT与TT均同时升高,符合肝素钠污染。3次检验结果APTT、TT、PT差异均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第一,考虑患者样本因素(中度脂浊),血浆中的乳糜微粒并不是均匀的分布,上机检验的透射光强度不一致,导致凝血检验结果的重复性较差。第二,标本存放时间太久,样本中污染的肝素钠浓度可能会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导致TT结果较首次检验差距较大。TT检测的原理[1]:37℃条件下,在待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后,直接将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凝血检验项目里,TT的检测原理与Fib相同,由于TT使用的是标准量的凝血酶原,因此,更容易受到干扰。两者检测不同点见下表。项目含凝血酶肝素抑制剂血浆稀释Fib过量有1:10TT标准量无原倍因此,TT的实验目的是尽可能地检出血浆中的异常干扰因素,这也是我们在审核凝血结果时,首先关注的指标。很明显,本案例已经违反了这一审核规则,Fib接近正常,TT不应该升高。本科室使用的凝血分析仪检测PT、APTT、TT、Fib均采用凝固点检测法(百分比检测法),即把刚加入试剂,还没有发生凝固反应时的透射光强度水平定义为0%,而凝固反应完全结束时的透射光强度定义为100%。透射光强度水平到达预定值所需的时间均可以在反应曲线上得到。我们将其定义为凝固时间,见图4(在下图中检出点百分比为50%)。图4脂血会导致吸光强度的改变,进而透射光和散射光的强度也会发生改变,最终导致吸光度升高导致凝血结果升高[2]。因此,脂血对采用光学法检测的凝血项目的干扰呈正相关。当出现重度脂浊的标本时,常会导致凝血结果做不出。常规方法是采用高速离心让乳糜微粒与血浆分离,吸取下层液体上机检验,可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其实,当浊度还不能导致凝血结果做不出时,此时的凝血结果有可能已经与患者真实结果产生了较大的偏差[3]。遇到此类样本,高速离心可得到较为准确的检验结果。心得体会TT与Fib的逻辑关系,应该是每一位检验工作者都需要常规掌握的技能之一,这会让你在凝血检验日常工作中发现更多的奥秘。参考文献[1]刘成玉,罗春丽主编.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7.[2]王秋菊,肖辉建,吴双等.探讨重度脂血高速离心后对凝血四项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4,20(06):336-338.[3]郑志友,徐玉兵,杨柳生.溶血和脂血标本对凝血指标检测的影响因素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15(01):25-28.END
(责任编辑:labwebx)
TT延长,凝血结果怎么发
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