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有人用离心法去除全血中的白细胞以减少输血反应后,去白细胞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各种血液制品的制备,现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在欧美国家已广泛应用。近年来去白细胞输血临床应用都表明,去白细胞输血有减少同种异体输血副作用的效果;避免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防止HLA同种免疫和血小板输注无效;降低因白细胞相关传染性病原体的传播,这些已得到国内外输血界的公认。去白细胞输血为何有如此好的作用,下面分几方面做以下论述:
1.去白细胞输血可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的发生
FNHTR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其主要原因是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液中的白细胞发生了同种免疫反应,产生了白细胞抗体而导致发热等症状,目前临床输血一般不要求HLA配型,因此,绝大多数供受体之间HLA不合,发生同种免疫产生HLA抗体的机会较多,去除白细胞输血,可有效地防止HLA-I类抗原的同种免疫,一般认为一次输入血液或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少于5×108,即去除90%的白细胞,就能有效地防止FNHTR的发生。此外,白细胞在保存时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如IL-1、IL-6、IL-8、TNF等与FNHTR呈明显相关,而血小板输注后FNHTR的发生主要与血小板保存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质如组胺、脂质、补体裂解成分和多种细胞因子有关。但去除白细胞后保存的血液制剂、炎性因子等产物明显降低,因此,血液及血液成分滤除白细胞后保存效果更好。
2.去白细胞输血可降低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发生
TA-GVHD是少见但非常严重的输血并发症,多发生于免疫系统严重缺陷的受血者,当免疫系统存在严重缺陷或严重抑制时,自身免疫系统缺乏识别排斥异体抗原,尤其是异基因T淋巴细胞的能力,若输入富含白细胞成分的血液制剂,异基因的T淋巴细胞得以在受血者体内分裂增殖然后攻击宿主的骨髓,这就产生了TA-GVHD。该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一般认为残留白细胞低于107,可防止TA-GVHD发生。TA-GVHD较常见于早产儿或新生儿做过宫内输血,新生儿换血或输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实体肿瘤、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的放疗和(或)化疗后,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继发性免疫抑制状态。
3.预防HLA同种免疫和血小板输注无效
现已证明,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是同种免疫反应,而其中80%是由HLA抗体所致。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需多次接受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器官移植及血小板输注等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防止同种免疫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目前,对白细胞抗原的同种异体免疫发生率约为39%,诱发HLA同种免疫的白细胞阈值为5×106/U,国内临床应用的第三、四代滤器已经达到这个标准。美国血库联合会(AABB)血液质量标准指出,预防同种免疫血液残留白细胞应小于5×106。去白细胞输血已成为减少同种免疫与血小板输注无效解决方法,并以此来避免产生HLA抗体,以提高输血效果。
4.去白细胞输血防止输血相关病毒传染
白细胞与艾滋病病毒(HIV)、巨细胞病毒(CMV)、人类嗜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Ⅰ/Ⅱ)、新克雅氏病(CTD)病毒等呈高度亲和性。这些病毒与白细胞紧密结合,极易通过供血者的白细胞引起感染,特别是CMV是一种以免疫功能不全患者为侵袭目标,引起间质性肺炎、肝炎、胃肠炎等致死性脏器障碍的病毒,并有潜伏、复发与致癌的倾向。由于HIV、CMV、HTLV-Ⅰ/Ⅱ等只存在于白细胞中,所以去白细胞输血可以减少这些病毒的传播。研究表明白细胞≤10 6 /U,可排除输血感染,CMV抗体阳性者可以当成CMV抗体阴性的血液进行输血。我国CMV阳性率高达83%,即使CMV抗体检测阴性的血液也存在窗口期问题,故去白细胞输血显得尤为重要。
5.去白细胞输血可降低术后感染、肿瘤转移复发及输血反应和输血引起免疫抑制
近年来大多数研究表明异体输血有促进肿瘤生长、转移、复发及手术后感染增加的危险,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与输血相关免疫抑制(TRIM)有关。其机理为:
5.1 非特异免疫功能下降
血液是一种含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异体血输注可使受者非特异及抗原特异免疫机能下降。如血浆(贮存血)中的微聚物可致受者纤维结合蛋白水平减低;纤维蛋白裂解产物可使受者中性粒细胞脱颖粒;大量红细胞输注及铁盐负荷增加可使受者网状内皮系统负荷过重等非特异免疫功能下降。
5.2 抗原持异免疫反应抑制
异体血输注可诱发NK细胞活性降低。异体血中可溶性MHC I类抗原分子T细胞抗原结合,阻止Tc细胞识别外来抗原,从而降低Tc细胞毒作用,诱发独特型抗体产生,降低T细胞功能。异体血可溶性MHCI类抗原分子与受者Ts细胞表面抗原结合,从而降低细胞毒性作用。异体血引起抗独特型活性增加,可降低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功能。去白细胞输血能否防止或消除TRIM尚难明确,但去白细胞输血可明显降低术后感染、肿瘤转移复发提高输血疗效。
6.去白细胞输血的其它应用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去白细胞输血,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认为输注未去白细胞的红细胞3U以上的患者,可能发生术后淋巴细胞减少,而采用去白细胞输血,则未发生类似现象。去除白细胞输血对室间隔缺损的心外科手术中具有保护肺脏作用。一些肿瘤患者过滤后的浓缩红细胞中未发现肿瘤细胞,认为白细胞滤器可滤除肿瘤细胞。患者用自体血液滤除白细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认为应用白细胞滤器去除中度或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体血的白细胞回输,可使患者体内炎症因子TNF、IL-1、IL-8的产生立即减少,IL-10立即增加。提示选择性地去除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活化的淋巴细胞,可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增强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
7.白细胞对库存血的影响
库血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质和量都会不同程度下降,不仅红细胞膜受损变硬,失去变形运动,存活数量减少,红细胞2,3-DPG下降对氧的运输和释放不利,而且还产生溶血和不可逆的细胞损伤,如胆红素、LDH、血清铁升高,钾含量增高等。游离铁可引发自由基,加重病理改变。如储存前去除白细胞,可明显减少这些损伤,因此输用去白细胞血液成分比不去白细胞的更好。
综上所述,随着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应用迅速增加,高效白细胞过滤器的使用,去白细胞输血得以普遍应用。日本等发达国家于1999年开始对临床用所有血液成分去除白细胞。美国要求48h内过滤去除白细胞临床用血液。对于反复输血的患者,使用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可起到治疗作用;而对于刚开始输血的患者,使用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可起到预防体内产生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抗体的作用。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使用,为临床提高输血质量,防治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途径,尤其适用于需经常反复输血的患者、预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和既往曾有过输血反应的患者。
(责任编辑:labweb)
去白细胞技术对血液保存和临床输血的影响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