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antibody,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早在19世纪后期(1890年),von Behring及其同事Kitasato就发现白喉或破伤风毒素免疫动物后可产生具有中和毒素作用的物质,称之为抗毒素(antitoxin),随后引入抗体一词来泛指抗毒素类物质。1937年Tiselius和Kabat用电泳方法将血清蛋白分为白蛋白以及α1、α2、β和γ球蛋白等组分,并发现抗体活性主要存在于γ区,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抗体又被称为γ球蛋白(丙种球蛋白)。1968年和1972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的专门委员会先后决定,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ecreted Ig,sIg)和膜型(membrane Ig,mIg)。前者主要存在于血液及组织液中,具有抗体的各种功能;后者构成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因此,抗体(antibody,Ab)也称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与特异性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术语通常可以互换,但两个术语的意义有所不同。如果它的特异性是已知的,称之为“抗体”,如抗A、抗B血型抗体、抗人球蛋白抗体、抗C3d抗体。而对很多抗体的混合物,并不具有单一的特异性,称为“免疫球蛋白”,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剂。还应强调,抗体有特异性,是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可能是抗体,具有免疫活性,如特异性结合抗原,但也可能不是抗体,如骨髓瘤病患者血清中IgM免疫球蛋白,不具备结合抗原活性。免疫球蛋白的类型类(class)在同一种属的所有个体内,Ig重链C区所含抗原表位不同,据此可将重链分为γ、α、μ、δ、ε链五种,与此对应的Ig分为五类,即IgG、IgA、IgM、IgD和IgE。亚类(subclass)同一类免疫球蛋白其重链的抗原性及二硫键数目和位置不同,据此可将Ig又可分为亚类。人IgG有IgG1、IgG2、IgG3、IgG4四个亚类;IgA有IgA1和IgA2两个亚类;IgM有IgM1和IgM2两个亚类;IgD和IgE尚未发现亚类。型(type)在同一种属所有个体内,根据Ig轻链C区所含抗原表位的不同,据此可将Ig轻链分为两种:λ和κ,与此对应的免疫球蛋白分为λ型和κ型。亚型(subtype)同一型免疫球蛋白中,根据其轻链C区N端氨基酸排列的差异,又可分为亚型。例如:λ链190氨基酸为亮氨酸时,称OZ(+);为精氨酸时,称OZ(-)。
(责任编辑:dawenwu)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