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浙江省浦江县出台加分新规,无偿献血超过4000毫升,其直系子女参加中考可获得加分。其中,献血4000毫升加1分,6000毫升加2分,超过8000毫升加3分。此消息一出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的点赞,认为这能鼓励更多民众参与献血,有的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有违教育公平,献血就是献血,不应该和孩子考学加分相挂钩。有网友调侃道:“以前上学要拼爹、拼房子,现在要拼血了。”虽为调侃之语,但也值得我们深思和考究。
上一期,一篇“直面血液供需市场化问题”的文章,小编认为这两者究其本质是同一个问题,即自愿无偿献血到底应不应该被“捆绑”?
无偿献血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制度,是国际红十字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从本世纪30年代建议和提倡的。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从过去的有偿献血,逐步向无偿献血过渡,最终实现了公民无偿献血。如德国、日本、瑞士、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先后全部或基本上实现了公民无偿献血。1984年,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全国倡导无偿献血,深圳市、海南省已率先通过地方立法确立了无偿献血制度。国家通过立法确立无偿献血制度,推动我国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不论是中考、高考,甚至其他考试,理应是学校对考生本人知识水平、综合素质的测验。而献血多就会得到加分的这种“拼血”政策未免伤及人心,不难保证有些家长爱子心切而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去盲目献血。此外,那些不符合献血标准的家长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得到了那父母“血拼”的分数,只能暗自神伤、怨声载道。血液供需市场化早已在40年前遭到抛弃,其主要原因并非伦理问题,而是有偿供血制度的血液质量和数量都不及自愿献血形式。这是全球各国用了100年反复验证、不断重蹈覆辙、用无数悲剧作为代价得出的结论。
无偿献血作为一项公益活动,理应大力倡导。想要满足临床用血量,依靠市场化,对“血头”的纵容等,都将形成恶性循环,从长远来看,必将导致民众对献血制度失去信心,导致献血量的进一步下降,临床用血更加紧张。要想真正激发群众无偿献血的热情,最根本的要保证采供血安全,消除公众对献血的疑虑,敢于献血。国家应逐步完善献血制度,使之透明化;大力培养采供血人才,提高采供血工作人员素养,让更多的民众真正愿意献血、敢于献血、传递出爱心、责任和善意。因此,无偿献血不应该被任何形式的“捆绑”。
(责任编辑:l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