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大血管外科作为传统的临床用血大户,输血率一般都在80%以上,而小儿和老年人输血率甚至超过90%。我科通过不断实践,力争科学用血、合理用血,目前,手术患者年人均输入红细胞量控制在了2.5个单位以内,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血荒”一直是临床手术的重大阻碍。同时,临床输血也是一把双刃剑,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发热、过敏、溶血反应、感染疾病、出现免疫抑制、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所以,不按规定的用血有百害而无一利,医生应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减少不正确输血,尽量做到不输血、少输血。
那么,手术科室该如何开源节流,降低临床输血量呢?我们的经验是在术前积极纠正贫血,做好术前准备,减少患者术中及术后输血的机会;术中严格止血、不留隐患,尽量杜绝术后出血的发生;术后实施优质化的护理,促进病人机体恢复。
减少临床用血更多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以往心外科的手术大部分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无可避免地增加了临床输血量。而现在绝大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采用了外科微创,不仅不用体外循环,还大大缩减了手术时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临床用血比例。而小切口手术以及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常规方法的快速开展,也从源头上遏制了临床用血量的增长。
对于无法避免输血的病人,则应尽量使用患者的自体血。术前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微循环,还能在术中或术后做自体血回输,可谓一举两得。而对主动脉夹层之类出血多的大手术,术中可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回收式自体输血。进入麻醉前对病人采血还可应用稀释式自体输血。在术后,更要严格把握输血指征,血红蛋白>100g/L不予输血,血红蛋白<70g/L酌情输浓缩红细胞,血红蛋白在70~100g/L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输血。我们还在临床上不断加大对医生、患者及家属的科普宣传,改变传统的依靠输血来补充营养、加快组织愈合、提高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等错误观念。 (责任编辑:z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