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血”,即RH阴性血,因其稀有故称“熊猫血”,意为与大熊猫一样珍贵。因其极度稀有,因此临床用血时常遇缺口,尤其是出现突发性事件的紧急情况下,很容易危及患者生命。经过了10多年的累积,如今山东省青岛市中心血站RH阴性献血者登记在册的已达到1 100余人,形成了一支固定的RH阴性献血群体,自1993年至今共有5 624RH阴性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其中有工人、家庭主妇、公务员,包含各个阶层,他们的献血量达到1 863 400毫升。独特的血型,让这些志愿者获取了特殊的称呼“熊猫血”献血志愿者,稀有的血液,让他们牺牲了常人本该有的享受,时刻准备着,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内容,他们血管中流淌的是希望,拯救的是生命。
常常半夜接电话救急
尽管青岛市中心血站储存了大量的血液,其中也包括RH阴性血,但有时需要新鲜血液,因此不得不给应急的志愿者打电话。每次只要发生因为产妇的大出血、新生儿大溶血、外伤大出血的危急情况后,接到电话的志愿者立马就会出门赶往血站。苏春燕女士作为一名RH阴性血的献血志愿者,经常是半夜被电话铃声叫醒。去年的一天半夜,她正在家里睡觉,血站的紧急求救电话叫醒了她,一名RH阴性血产妇需要紧急输血,苏春燕二话没说起床穿好衣服打车赶到血站,献了400毫升血。
青岛市中心血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一名10个月大的孩子曾经被诊断为溶血性贫血,输血科的储备血液与小患者交叉配血不成功,孩子有生命危险。血站工作人员紧急求救,十几名“熊猫血”志愿者第一时间赶到了血站,和孩子配型成功。这些志愿者都曾救过陌生人的命,有的甚至参与过七八次紧急献血。青岛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表示,“熊猫血”志愿者们时常念叨的一句话是 “一个电话随叫随到”,只要有急症患者需要“熊猫血”,血站在调配库存血的同时,志愿者们会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献血。
为了献血24小时开手机
许多志愿者都是每年按时到中心血站献血,但只要血库的血液储存量够,血站工作人员会劝说志愿者暂时先不要献,为的就是在最关键时献血救人。为此,许多志愿者都改变饮食习惯,平日保持戒烟戒酒和少吃肉类的习惯,以保证血液的质量,同时保持一天24小时手机不关机,确保随时和血站保持联系畅通。
志愿者戴宗升,今年54岁,从1995年他第一次献血后得知自己是RH阴性O型血后,这些年他已累计献血7 600毫升。他说:“我不记得都具体救过什么人,每次接到电话后,只要我的条件符合我就去。”戴宗升知道喝了酒之后是不允许献血的,由于他的血型比较特殊,什么时候献血自己说了不算,为了能救人,爱喝酒的戴宗升从此戒了酒。
无偿献血是真情,更是爱心。因为爱,生命得以延续;因为爱,手足同胞的生命得以拯救;因为爱,再大的灾难他们也会共同面对。只要患者需要,他们甘愿付出满腔热血,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
(责任编辑:l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