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探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襄樊医院  王德平  李智山   叶海辉

                                     ( 湖北襄樊  441021 ) 
      我国输血医学近几年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在我国临床输血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陈旧的输血观念。如果不迅速更新这些观念,树立合理用血的新观念,就不可能做到科学用血和合理用血。自从1900年发现ABO血型,1916年创立血液抗凝保存液以来,输血医学发展很快,特别是近十余年来,由于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已使输血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围绕将献血者血液输给患者进行救治这一中心,进行开发、应用、研究,从而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的科学。

     一、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是安全输血的唯一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 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 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然而,目前临床用血尚不尽合理和科学,对输血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少数医生喜欢用等量的全血补充所估计的失血量,并认为越是新鲜的血越是好;个别医生明知术中出血不多也要输上几百毫升全血以保病人“平安”;还有人认为输血能够补充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等等,这些都是应改变的陈旧观念。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以及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都推动着输血医学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临床输血也在蓬勃发展:从输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替补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人的血源性制品发展到生物技术制品;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 血液质量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安全,血液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输血应始终把质量管理作为血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管理。并建章立制与监督检查相结合,不定期重点检查与周期评审相结合,加强培训,规范管理,使输血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血液质量管理和临床用血安全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从献血者到血站,从血站到医院,从医院到患者,每一个环节对于需要用血者的生命安全都显得那么重要;每一次输血,他们都必须为用血者的健康痊愈承担责任,分担风险。2006年卫生部制定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确保了血液安全,规范血站执业行为,促进血站的建设与发展。也确保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需求和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及时、有效。

     二、掌握现代成分输血,不断提高输血质量

     成份输血是现代输血方向,是输血现代化标志之一。临床输血的原则是保证输血安全和有效,其中安全性是居于首要位置的。要提高输血安全性,最大限度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和降低输血传染病的发生,需要所有参与输血工作的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和紧密合作。首先必须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输血技术知识的更新,加强临床医生输血观念的改变,尤其是基层医院有一些医生对血液有形成分的了解不足和对输血适应症的掌握不够,习惯于输注全血或用血浆作为营养剂来输注。近年来,临床输血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成分输血的兴起,使输血的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现代输血概念的拓展,造血干细胞移殖、白细胞过滤、血液辐照、紫外线照射等新一代成分血输注也已为临床应用,但临床医护人员对各种输血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感到陌生,缺乏相关的知识,盲目操作,造成输血反应,增加病人的痛苦,甚止造成死亡。因此,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学习,对常用的成分血输注如:红细胞及单采血小板应熟练掌握适应症、并发症、操作方法及不良反应处理,了解成分输血的原理及疗效。输血治疗要保证百分之百安全是不可能的。即使是血站和医院在输血前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相应的检测工作,也不能完全排除血制品包含这样或那样病毒的可能性。风险是一定存在的,临床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在输血过程中除应确保血型的准确,还应保证血液质量。对输血反应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处理。一旦怀疑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保持静脉输液通畅,积极配合治疗抢救。并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呈报科主任和医务科。

     三、强化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长期的强化管理,各采供血机构清楚地认识到,血液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血站的生存和发展,能够将质量管理作为自觉行动,狠抓内部管理和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采供血机构已基本建立了以采供血全过程控制为主的质量管理体系。卫生部又制定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输血要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业务管理制度,明确各科室的职责任务,强化各科室、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配合和相互监督,整个采供血过程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把关。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内审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制度,持续改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坚持严格内部管理,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行,按章执行,有错必纠,要建立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各项业务工作在各种制度、标准、规范约束下惯性运行,在工作中树立较强的质量安全意识,并自觉落实到行动中,有效地保证血液质量安全。临床输血围绕“依托科技进步,以优质的服务和安全有效的血液,确保采供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质量方针,实行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血站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采用QMP管理模式进行质量管理工作,始终把“血液安全”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全面实行计算机管理网络化、检测自动化、操作规范化,把提高血液质量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各科室班组和个人。

     医疗机构用血管理进一步规范。多年来,为保证血液安全,加强了对血液采集、供应及临床用血每一个环节的监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血液供应网络,杜绝了医疗机构非法采集血液的现象。严格执行用血制度,把好临床用血质量关,确保使用合法采供血机构提供的合格血液。临床用血已基本达到规范、科学、合理。

     建立血液安全责任制。在血液专项整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四部门关于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专项整治工作情况的通报精神,卫生部会同公安、监察、药监等部门对依法监管血液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认识血液安全的重要性,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坚持经常性检查和持续改进相结合,使血液管理始终处于有效监控之中。

     四、建立临床输血微机网络管理系统

     建立临床输血微机网络管理系统是对医院的特殊资源——血液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程序。包括血液的入库、储存、供应以及输血科(血库)等方面的管理。其主要目的是,为医院临床工作提供准确、方便的工作手段和环境,以便保质、保量的满足医院各部门对血液的需求,保证病人用血安全。建立临床输血微机网络管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建立入库管理:录入血液制品入库信息,包括:储血号、品名(如:全血、成分血等)、血型、来源、采血日期、采血单位、献血者、包装、数量等。配血管理:自动获得临床输血申请单并完成配血信息处理,并提供备血信息提示;发血管理:根据临床输血申请单和配血信息进行核实,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附录八打印输血记录单,完成发血操作。报废管理:提供报废血液制品名称、数量、经手人、审批人、报废原因、报废日期等信息。自备血管理:自备血入库、发血、查询,打印袋签等;有效期管理: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五章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有效期报警,并有库存量提示;费用管理:完成入库、血化验(定血型、Rho检验、配血型等)、发血等过程中的费用记录,并与住院处联机自动计费。查询与统计:入、出库情况查询、科室用血情况查询;费用情况查询;科室工作量统计与查询等。打印日报、月报、年报及上级所需报表等;能够实时读取其他分系统的相关数据;运行速度快,显示信息直观.操作方便:

     五、加强输血科建设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建立健全安全输血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降低输血差错率,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完善配血制度。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按照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及时阻止滥用血源,从而节省血液资源。大力提倡自身输血,减少异体血的输入,积极开展成份输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按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应遵循科学合理用血原则,为临床提供科学合理的血液制品,以保证受血者的健康。每年由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临床用血进行检查评价,执行医疗评审;目的是依据确认的标准和准则评价临床输血治疗水平与效果,定期对医疗输血进行客观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保护公民健康。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医疗临床输血的根本概念,包括合理的使用血液、输血操作、医护人员的培训、异体输血治疗的副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卫生部门作用,明确职责、权限,作好鉴定、考查、评价工作,从而提高输血质量和受血者健康的安全性。

     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如何做到科学合理用血涉及到医院领导方面、输血科工作管理、临床医师知识的更新、血液成分的保存、各种成分的临床应用适应症等知识的了解以确保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输血技术的提高,对患者的健康安全尤为重要,使临床输血水平得到提高避免临床输血反应不良后果的发生。

     医院应成立临床输血委员会,院领导任主任委员,亲自抓临床输血工作,宣传有关输血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临床医生学习和掌握有关输血方面知识,将临床输血的法律法规和输血知识和技术,印制成《临床输血须知》发给临床医生人手一册,促进科学合理用血工作稳步向前发展。

     通过“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 ,输血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要健全输血工作制度、岗位职责、程序文件、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工作记录,建立执行用血申请、登记制度,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及质量考核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血液管理微机网络化。

     因输血科工作特点,要求输血科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患者有高度责任心,对工作一丝不苟,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不断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素质,才能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本法自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第44号《血站管理办法》已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卫医发〔2006〕16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1999年1月5日卫医发[1999]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本规范自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2000年6月1日卫生部发布)

    高国静主编:《输血管理学》第二版2002年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 7-117-05100-0/R.5101

    田兆嵩主编:《临床输血学》第二版2002年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责任编辑:labweb)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