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副标题#e#

 【关键词】  无偿献血;报废; 分析
  为充分利用血液资源,降低血液报废率,加强对无偿献血招募、检验、储存等各环节的有效监控,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笔者将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2007—2010年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无偿献血血液。
  1.2 方法 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献血征询、体检、快速初筛,结果合格后采血,并按《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进行各项指标的初复检,其中ALT采用赖氏法;HBsAg、抗-HCV、抗-HIV、梅毒检测采用ELISA法。
  1.3 计算 血液报废率计算按照卫生部《采供血情况调查表统计》中率值的计算方法,即:血液报废率(%)=报废血液总数/(报废血液总数+临床供血总量)×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007—2010年临床供血总量332317单位,报废总数20603单位,平均报废率5.84%,报废率以2009年最低(4.53%),2008年最高(7.84%),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占报废总量的73.11%,检测合格血液的报废占报废总量的26.89%,报废情况见表1。5项检测因素致血液报废由高到低依次为ALT、抗-HCV、HBsAg、抗-HIV、梅毒。各年度检测因素致血液报废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见表2。检测合格的血液报废情况由高到低依次为脂血、不足量、破袋、过期、析出、凝块。各年度检测合格的血液报废除析出和凝块外,血液报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见表3。表1 2007—2010年血液报废情况表2 检测不合格的血液报废情况 [单位(%)]表3 检测合格的血液报废情况 [单位(%)]   3 讨论   从表1可知,2007—2010年总的血液报废率为5.84%,血液报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从表2、表3得知,报废的主要原因为ALT和脂血,其次为抗-HCV 、HBsAg。ALT报废量为10611单位,占报废血液总量的51.50%,ALT升高已成为当前血站报废的首要因素[1]。ALT的影响因素很多,除肝胆疾病和药物作用外,还可由饮酒、疲劳、剧烈运动以及标本溶血、脂血等因素所致[2],另外与内蒙古地区的结构有关,因此为减少因ALT造成血液的大量报废不仅要加强对献血者的宣传,加强饮食、运动和休息等无偿献血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还需加强并规范对献血者ALT快速初筛。脂血报废量为3555单位,占报废血液总量的17.25%,引起脂血的主要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够,致使献血者对献血前的注意事项不明确,进而造成血液的浪费,因此血站在献血者的招募中应加大对血液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告知献血者在献血前不吃油腻食物,不喝酒等,采血前询问献血者饮食状况,对喝酒、吃高脂类食物者应暂缓献血。HBsAg报废量1299单位,占报废血液总量的6.30%,从表2看,因HBsAg造成的血液报废呈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7.80%下降到2008年的6.74%。可能与献血群体HBsAg阳性比例下降有关,另外快速乙肝试纸条筛查起到了关键作用[3]。抗-HCV不合格导致的血液报废(7.53%)比例高于HBsAg,因此尽快研制抗-HCV的快速筛选试剂有助于降低血液的浪费[4]。抗-HIV、梅毒不合格的报废,2009、2010年与2007、2008年相比呈上升趋势,因此使用特异性好和灵敏度高的试剂很有必要,既能减少血液的浪费又能降低的风险。从表3看,在检测合格的血液报废中,除脂血外,不足量和破损报废的血液占报废总量的比例比较高(3.57%和2.40%),虽然过期、凝块、析出和其他报废占报废总量很低,但仍是今后工作努力的重点,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要加强对不合格品的监控,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1)合理制定采血计划,调整最佳库存量。降低过期报废;(2)做好献血服务,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保证熟练规范的采血,减少不足量和凝块的发生;(3)在采血前要检查好血袋,规范制备、包装等操作,避免血袋间的碰撞破损和运输破损;(4)加强冷链的控制,规范血浆的融化,血液融化后及时给患者输注,进一步降低絮状物造成的报废。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