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自愿献血者的血源,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及手术的需要,对择期手术患者采用自体输血方法,既可缓解紧张的血源,又可避免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和异体之间的免疫反应,并且患者输自体血液安全、经济,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重视,逐渐被患者和家属接受。自体输血的关键在于采集、贮藏和手术中应用。近几年,本院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有78例采用了贮存式自体输血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 贮存式自体输血者应具备的条件
贮存式自体输血就是提前数天或数十天开始分段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进行保存,当患者实施择期手术、术后或需要输血时,再回输这些已保存的自身血液或血液成分。它适用于患者身体一般情况较好、外周血象及造血机能正常、符和血液采集条件和可能手术中或手术后需要输血的患者。自体输血不但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而且是暂时无法获得同型血液或稀有血型患者的唯一途径。但是,这种办法不是每一名患者都适用,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身血液,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病患者慎用。
自体输血要求患者身体一般情况良好,年龄要求:男18~55岁,女18~50岁[1]。一般要求患者采集血液前血红蛋白浓度:男≥120g/L,女≥110g/L,红细胞压积≥0.33[2],行择期手术,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临床贮存式自体输血。
患者在自体采血前必须做血液常规、肝脏功能、肾脏功能检查,以及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免疫项目检测,并且严格登记输血前各项检验结果,以备输血前后做对照。
2 自体输血者采血时的心理护理
自体采血的患者或多或少的经受过身体和精神上的创伤,加上人们对自体输血还不能完全接受,有的患者害怕采集自体血液,担心伤“元气”,心理恐惧,精神紧张。因此,医务工作者在采集血液时必须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和赋予爱心,对患者要热情和蔼,关心体贴,讲清楚自体输血可以避免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以及自体血液的质量比较好,还可以节约医疗费用等好处。通过采血过程中的良好交流,与患者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化解他的顾虑,分散他的注意力,取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思想放松,在理解和愉悦的状态下积极配合,顺利完成采血。
3 自体血液的采集
采血室要宽敞、明亮、清洁、舒适,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保持采血室的无菌空间。患者采血前后,要进行空间消毒,采血室空间用紫外线照射8~12h,减少空气中的霉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消毒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按照无菌程序操作,保证采集的血液无污染,高质量,否则,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
自体采血时,一针见血的成功率非常重要,是对采血人员技术熟练程度和水平高低的检验。采血人员技术操作熟练程度不但直接关系到血液质量和自体采血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采集血液工作能否顺利完成。采血者对患者静脉血管选择“一针率”的要求比较高,静脉穿刺时应选择粗大、充盈饱满、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血管,如贵要静脉、肘下中静脉等。静脉穿刺的方法按照常规采血方法,做到“稳”“准”,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每次采集患者的血量不超过500ml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大约满足手术中或手术后失血量即可。必须在患者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4 血液采集的贮藏
在采集血液前要认真严格填写血袋上标签的各项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姓名、血型、血液种类、容量、采血日期、采血者等。患者自体血液采集完成后,血库工作人员一定要再一次认真核对患者的各项内容、保证无差错。按0、A、B、AB血型将其用明显标识,分别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血库冰箱要求2~6℃恒温,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1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1次,要求达到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min或<200cfu/m3为合格[3]。
5 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和效果
近几年,本院开展自体输血,通过医务工作者宣传引导,对于择期手术患者,经本人同意并签字,基本采用自体输血的方法保证手术中的血源,术中按照常规输血操作方法输血。目前,本院共开展自体输血78例。根据临床输血后对患者情况跟踪调查,自体输血后的患者血常规检测均达到临床医生需要的指标,患者身体恢复良好,无1例溶血、污染等输血后不良反应,避免了输血易患的传染疾病,节约了血源,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安全,对患者和社会都非常有益。
【参考文献】
1 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
2 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
3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资料汇编.北京:内部资料,2002.
作者单位: 100037 北京,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
(责任编辑:labweb)
贮存式自体输血的采集、贮藏和应用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