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与供血质量有关的输血反应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细菌感染反应、溶血性输血反应等。前两种反应较多见,后两种反应较严重。

 

1.输血过程中一旦出现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感染性输血反应,要立即停止输血。在采取必要急救措施的同时,及时通知血库,在检验科协助下查找原因。其中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多发生在ABO系统血型不合的输血,故应首先检查ABO系统血型是否相配合。

(1)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检查内容包括:

①核对病人姓名、血型和血瓶(血袋)、血样标签上的姓名、血型以及配血试验记录和报告有无差错。

②复查ABO系统血型,重作配血试验。

③抽取病人静脉血离心,若血清显示溶血(必要时与输血前血清比较),收集病人输血后第一次尿液,如是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诊断即可成立。

④观察血瓶(血袋)内余血有无溶血现象,判断血液输用前有无红细胞破坏。

⑤抽取病人输血后的血液,作ABO系统血型鉴定(必要时作Rh血型鉴定),与供血者血瓶(血袋)及血样管中的血液做交叉配血。如血型不符、配血不合,可确定为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⑥取输血后病人血液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如误输不配合的血液超过100ml,可呈阳性反应(要以输血前的血样作对照)。

(2)疑为细菌感染反应,检查内容包括:

①取血瓶(或血袋)内余血涂片,以革兰染色后镜检。细菌污染严重的血液,多可查到细菌。

②取血瓶(或血袋)内余血和病人输血后的静脉血,分别置于4℃、22℃及35℃作细菌培养,若有细菌生长,可诊断为细菌感染性反应。

③为排除血液之外的污染,还应同时对输血前、输血中的其它输用液体进行细菌培养,加以证实。证实贮血遭受细菌污染后,要立即追查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以防再输用同批受细菌污染的血液。

2.输血发热反应率较高时,除具体分析病人发热原因外,还必须及时检测保存液和采血输血用具有无热原,以确定和排除血致热反应因素。

3.输血过程出现明显过敏反应,除立即对症治疗外,还应及时寻找原因,如系献血员血液所致,要取消该献血员献血资格。

4.病人输血后患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要认真查找原因,如因输用供血者的血液所引起,应果断地取消其献血资格。

 

(责任编辑:labweb)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