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计划中的深圳以及苏州都无法成行,小编近日得以有时间好好学习前期下载的一些文献和书籍。阅读期刊的Editorial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能够写述评的同志,除了对该研究方向具有很深的造诣之外,文笔也是相当了得,阅读体验被照顾得妥妥的。而被评述的问题,也一定是值得被提出来一评的。因此,阅读Editorial是小编阅读文献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当然,同是Editorial,水平也是参差有别。今日,和大家分享一篇有意思的Editorial,关于输血,预防重于治疗,这句我从该文章题目里面学到的一句“成语”。Bleeding is bad, anaemia is bad, and transfusion is bad。是的,出血、贫血are bad,但随着患者血液管理、限制性输血等领域的研究不断发表,似乎Transfusion is bad成为了一个共识。然而,这可能是存在偏差的。不少研究都是回顾性分析,将输血与预后建立联系,然而,同样存在大量的研究,他们并没有将输血作为一项观察指标,结果表明,术前低血红蛋白同样预示着不良的预后,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矛盾之处。当然,这里有个折中之处,即,将血红蛋白维持在某一水准之上,即可达到“限制性输血”的要求,也能够降低由低血红蛋白引起的不良预后。回到古老的智慧,输血这一治疗手段也和其他事务一样,不能没有,也不能过。因此,如果出血、贫血和输血都是不好的,为什么不使用预防医学来避免这三种情况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患者住院过程中,有哪些情况会造成血红蛋白下降?出血;血液稀释(大量补液);放血/失血(各种检验检查);炎症等造成红细胞生成下降………针对以上情况的有的放矢,是我们临床上努力的方向。首先当然是纠正术前贫血,如针对病因服用药物等。第二条就是尽可能让血液留存在患者体内。微创手术;新型止血技术;更小的静脉切除管;抗纤溶药物;控制性低血压;局部止血剂;更新的烧灼设备;血液回收等等。医源性失血在我国尤其是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有统计ICU患者用于检测化验,如果涵盖血球、凝血、生化、免疫及血培养,失血量一次可能能达到50ml以上。此外,关于输注红细胞之外的血液成分(主要是血浆),与红细胞相比,相关研究还很少,输注此类产品,可能会导致稀释性贫血或者其他副反应,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文章已上传至星球,可移步知识星球下载或留言/加小编微信获取。
(责任编辑:dawenwu)
输血: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An ounce of prevention is worth a pound of cure
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