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储存时间是否会影响输血患者的病情转归?这一直是颇具争议的临床输血问题,也是当前输血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什么是新鲜血?
对于什么是新鲜血, 输血业界并无明确标准,一般认为是储存时间少于1-2周的血液或血液成分。
血液能储存多久?
在现代采供血体系中,血液在采集后需要经过检测、成分制备、入库、发放等流程才能用于临床,最终输给患者的血液一般都经过了至少3天的储存。血液的储存时间有一定限制,以最具代表性的红细胞成分为例,根据所添加的保存液的不同,其储存时限分别是21天(保存液为ACD/CPD/CP2D)、35天(保存液为CPDA-1)和42天(保存液为SAGM)。目前,欧美等国红细胞成分的储存时限多为42天,我国则为35天。
临床供血的原则
临床用血发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库存管理原则,即库存较长的血液成分先供应临床,以避免因储存过期而浪费宝贵的血液资源,这是国际通行惯例。
以新西兰为例,新西兰血液中心对于血液的供应管理,除了一些特殊病症用血需求外,一般采取的是”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的原则。
特殊病症例如:
(1)子宫内输血(intra-uterine transfusion),使用5天内新鲜红细胞
(2)儿科换血(exchange transfusion in neonates),使用5天内新鲜红细胞
(3)血液照射处理(Irradiated red cell components),使用14天内新鲜红细胞,末效为照射后14天
(4)成人心肺体外循环手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 surgery),一般提供14天内红细胞或全血
(5)成人肾功能不全(renal impairment),使用10天内红细胞
(6)儿科体外循环(paediatric bypass procedures),使用5天内新鲜红细胞。
新鲜血和库存血有什么差别?
红细胞在体外储存时会发生一系列生化和形态改变,包括细胞膜形态改变、微囊泡形成,pH值、三磷酸腺苷(ATP)、2,3二磷酸甘油酯(2,3DPG)的降低,磷脂酶、钾和游离血红蛋白升高。但这些变化在体内是否会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相关研究结论还存在较大争议。
权威研究证据
2015年3月,世界上最权威的医学杂志之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了一项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多中心盲法随机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重症患者输注储存8天以内的“新鲜血液”与按照“先进先出”原则的常规用血(储存时间22±8.4天)相比,患者的病情转归并无差异。
结论
因此,我们并不用担心输注“非新鲜血”会对患者的病情不利。
(责任编辑: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