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1,044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大致可分为3类:①骨髓增生不良,中性粒细胞增殖或成熟缺陷;②中性粒细胞清除加速;③中性粒细胞再分布。
(1)骨髓增殖异常
①化疗后:大多数化疗药物有不同的骨髓抑制副作用,如烷化剂、蒽环类和抗代谢药物(氟尿嘧啶) ;
②放疗后:射线有直接的骨髓毒性;
③骨髓浸润:转移性肿瘤;
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活跃,但白细胞无法进入外周;
⑤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⑥再生障碍性贫血;
⑦急性白血病:不少实体瘤患者会继发白血病,此外大约25%的急性白血病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2)中性粒细胞清除加速
①药物诱导:如吲哚美辛、西咪替丁、雷尼替丁、非那西汀和吩噻嗪类。
②血液透析:补体介导的白细胞凝集素所致的肺内扣留。血液暴露于血透尼龙纤维膜可激活补体旁路,导致中性粒细胞滞留于肺毛细血管,外周中性粒细胞减少。
③菲尔蒂综合征:中性粒细胞减少,类风湿关节炎病史伴脾大往往提示本诊断可能。
④感染因素:严重的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对中性粒细胞需求剧增,导致骨髓细胞储存池耗竭,导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
(3)中性粒细胞再分布
①脾功能亢进:脾大,脾功能亢进,脾区滞留使外周血一系或多系细胞减少。
②边缘池释放:中性粒细胞外循环池转换至边缘池 。
(责任编辑:lgh)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