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凝血疾病的实验室检验及临床应用

副标题#e#止血和血栓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近10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临床各科几乎无一不步及止血一血栓问题,除了对出血性疾病的筛选与确诊外,还用于对各种血栓性疾病与血栓前检查和预测,易拴症的评价,DIC的实验诊断以及对各种抗凝治疗患者的用药指导和预后估计等。例如,内科领域中由于肝细胞损害造成肝脏的广泛出血,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栓形成严重的心肌梗塞;由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引起多发性血栓形成等等。异常出血和血栓形成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异常出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发生率为0.05—4%,而在心脏手术中则高达12%,严重时可导致手术失败 ,病人伤残,甚至死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总之,在血液病、糖尿病、高血脂血症、心脑血管病、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等领域的研究,诊断与治疗方面,止血与血栓检验无一不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有关凝血,抗凝及纤溶的检验,在临床实验室越来越普及,检验项目也越来越多。
下面就有关试验给予简单介绍。
一、凝血部分
(一)凝血酶原时间(PT)
功用:1. PT延长见于先天性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肝脏疾病、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症等,是监察口服抗凝治疗作为口服抗凝药的可靠指标。
2. PT缩短见于先天性因子V增多症,长期口服避孕药,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二)纤维蛋白原(FIB)
临床上主要用于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异常,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严重肝脏疾病,以观察纤维蛋白原减少程度,在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烧伤、手术后和某些急性传染病,血浆纤维蛋白耗可能增高,血浆凝固性有增强的倾向。
功用:1.监察凝血功能,用于手术前和血栓的溶拴,抗凝治疗。
2.诊断局部缺血心脏疾病的危险性。
3.预防血栓形成(独立因素)。
4.肿瘤病人的化疗。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功用:1.手术前检查内源性途径凝血因子-Ⅷ、Ⅸ、Ⅹ、Ⅻ。
2.检查是否存在某因子有特殊抑制物。
3.是肝素治疗(监测肝素的首选指标),凝血因子治疗以及检测狼疮抗凝物的主要手段。
(四)凝血酶时间(TT)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如肝素治疗中,SLE和肝脏疾病等),AT-Ⅲ活性增高,血中FDP增高(DIC);低纤维蛋白原病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时TT延长。
功用:1.监察纤维蛋白形成过程。
2.推测纤维蛋白原的浓度(质、量)。
3.检查凝血抑制物是否存在(如肝素、AT-Ⅲ等)。
4.检查纤维蛋白分解物是否存在。
(五)凝血因子(Factor)
Ⅱ、Ⅴ、Ⅶ、Ⅹ、Ⅸ、Ⅺ、Ⅻ因子等,可测定单一因子的缺乏和缺乏程度.用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因子缺乏疾病的检查。
具体介绍如下:
因子Ⅷ:
活性增高:见于剧烈运动后,妊娠中后期,应激状态,静脉血栓形成,肺部疾患,妊高症,外科大手术后等。
活性减低:见于血友病A,血管性血友病其降低程度不如血友病A明显,DIC时也减少。
(责任编辑:labweb)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