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卡尔曼综合征 英文名:Kallmann Syndrome
卡尔曼综合征
概 述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 IHH),是由 GnRH 合成、分泌和作用障碍引起,表现为不孕不育和青春不发育。伴有嗅觉丧失的 IHH,称为卡尔曼综合征(Kallmann syndrome,KS)。卡尔曼综合征是 IHH 的一种亚型,疾病的治疗原则和 IHH 完全一样。关于疾病诊治的更多信息,可参见“53.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
病因和流行病学
在胎儿发育过程中,位于嗅上皮的 GnRH 神经元需要通过嗅束才能迁徙到下丘脑部位,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由于嗅球和嗅束发育障碍,导致 GnRH 神经元不能够迁徙到下丘脑区域,导致下丘脑区域 GnRH 神经元缺乏,不能启动性腺轴的功能。目前已明确多种基因突变可导致卡尔曼综合征,如 KAL1、FGFR1、FGF8、GNRHR、PROK2、PROKR2 等。KAL1 突变以 X 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主,而 FGFR1 和 PROKR2 突变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
国外数据显示,IHH 总体发病率为 1/100 000~10/100 000;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 5 倍。在全部 IHH 患者中,50% ~60%为卡尔曼综合征。
临床表现
1. 第二性征不发育和配子生成障碍。
2. 嗅觉障碍 因嗅球和嗅束发育异常,导致不能识别气味,尤其不能识别芳香气味。
辅助检查
1. FSH,LH,睾酮,雌二醇 在性激素水平降低时,促性腺激素水平降低或不升高。
2. 其他垂体前叶激素水平 正常。
3. 影像学检查 嗅球和嗅神经的 MR 扫描,评估嗅球和嗅束的发育形态。
4. 骨龄落后
5. 戈那瑞林兴奋试验 静脉注射戈那瑞林100mg,测定0 和60 分钟LH 水平:在男性, LH 60 分钟≤ 8IU/L,提示下丘脑 – 垂体 – 性腺轴未启动。
6. 嗅觉测试:若不能鉴别酒精、白醋、水和香波的气味,拟诊卡尔曼综合征。
7. 基因诊断 建议应用二代基因测序的方法,筛查 KAL1、FGFR1、PROKR2 和 CHD7等基因。
诊 断
男性骨龄 >12 岁或生物年龄 >14 岁尚无第二性征出现和睾丸体积增大,睾酮水平低(≤ 100ng/dl) 且促性腺激素(FSH 和 LH) 水平低或“正常”。女性到 14 岁尚无第二性征发育和月经来潮,雌二醇水平低且促性腺激素水平(FSH 和 LH) 低或“正常”。伴随嗅觉丧失的患者,拟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参见“53.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
主要鉴别诊断包括:①多种垂体前叶激素分泌障碍;②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③营养状态对青春发育的影响;④慢性系统性疾病对青春发育的影响。
治 疗
关于患者完全或者部分性嗅觉丧失(完全或部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关于性腺功能减退的治疗方法,详见“53.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1. 对于男性卡尔曼患者 治疗方案主要有 3 种,包括睾酮替代、促性腺激素生精治疗和脉冲式 GnRH 生精治疗。雄激素替代治疗可促进男性化,使患者能够完成正常性生活和射精,但不能产生精子;促性腺激素治疗可促进睾丸产生睾酮和精子;脉冲式 GnRH 治疗通过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而促进睾丸发育。
2. 对女性卡尔曼患者 无生育需求时,予周期性雌孕激素联合替代治疗,促进第二性征发育。有生育需求时,可行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或脉冲式 GnRH 治疗。
(1) 雌孕激素替代治疗:可行周期性雌孕激素联合治疗(戊酸雌二醇 2mg,每日一次×11 天,戊酸雌二醇 2mg+ 醋酸环丙孕酮 1mg×10 天,停药期间可有撤退性阴道出血);治疗的前 2 年,间隔 2~3 个月随访 1 次,观察乳腺和子宫大小变化。此后应 6~12 个月随访1 次。
(2) 促排卵治疗:脉冲式 GnRH 治疗可诱导规律月经和排卵,获得妊娠机会。戈那瑞林 10mg/90min;间隔 2~3 个月随访 1 次,监测促性腺激素、雌二醇、孕酮、子宫体积、卵巢体积和卵泡数目;警惕卵巢过度刺激和卵泡破裂风险;可在辅助生育专科医生指导下, 行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
诊疗流程
作 者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茅江峰
参考文献
[1] Boehm U,Bouloux PM,Dattani MT,et al.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European Consensus Statement on congenital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pathogenesis,diagnosis and treatment.Nat Rev Endocrinol,2015, 11(9):547-564.
[2] Mao J F,Xu H L,Duan J,et al.Reversal of 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a cohort study in Chinese patients.Asian J Androl,2015,17(3):497-502.
[3] Corona G,Rastrelli G,Monami M,et al.Body weight loss reverts obesity-associated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Eur J Endocrinol,2013,168(6):829-843.
[4] Bonomi M,Libri D V,Guizzardi F,et al.New understandings of the genetic basis of isolated idiopathic central hypogonadism.Asian J Androl,2012,14(1):49-56.
[5] Bonomi M,Vezzoli V,Krausz C,er al.Characteristics of a nationwide cohort of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isolated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Eur J Endocrinol,2018,178(1):23-32.
上线时间
201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