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工作中我们会遇见种种幼稚淋巴细胞,今天我把常见的几种形态综合起来与大家分享!
第1例:
1.免疫表型
异常细胞群占有核细胞的83.76%,表达HLA-DR,CD10,TDT ,CD34,CD9,CD38,cCD79a;弱表达CD22,CD117 ;不表达CD33,CD34,CD13,,CD123,CD37,CD15,CD64,CD11b,CD20,CD36,CD4,CD14,CD16,MPO, CD56,cCD3,cIgM,sIgM;为B淋巴母细胞表型。
2.细胞形态
大小不等,但相差并不悬殊,不规则形,呈龟甲状排列、细胞核细之间似有裂纹。浆量少,淡灰蓝色、淡紫红色,多无颗粒。核圆形、椭圆形、多角形,有切迹,染色质粗颗粒状、索条状、致密呈网,紫红色。
第2例
1.免疫表型
异常细胞群占有核细胞的93.8%,表达HLA-DR,cCD79a,CD10,TDT,CD19,CD38;部分表达CD13,CD33,CD117;弱表达CD22,CD123
不表达CD7,CD34,CD38,CD15,CD64,CD20,CD36,CD4,CD14,MPO,CD56,cCD3,mCD3,cIgM,sIgM;为B淋巴母细胞表型。
2.细胞形态
大小不等,但相差并不悬殊,不规则形,呈龟甲状排列、细胞核细之间似有裂纹。浆量少,淡灰蓝色、淡紫红色,多无颗粒。
核圆形、椭圆形、多角形,有切迹,染色质粗颗粒状、索条状、致密呈网,紫红色。
第3例
1.免疫表型
异常细胞群占有核细胞的90.2%,表达HLA-DR,CD10,TDT,CD34,CD123,CD19;部分表达CD7,CD56,CD13,CD33;弱表达CD22,CD33;不表达CD4,CD14,CD16,MPO,CD56,cCD3,cIgM,sIgM;为B淋巴母细胞表型。
2.细胞形态
胞体圆形,部分细胞有伪足突起;浆量少,鲜蓝色,少数细胞呈围于核周的狭带状,“环核带”(核周淡然区)明显。
核圆形、椭圆形、有突起、出芽,染色质粗颗粒状(比原粒核原单核细胞的染色质稍粗),染红紫色;可见1-2个较明显的核仁,周围有明显的“核染质堤”(核仁周围核染色质致密)。
第4例
1.免疫表型
异常细胞群占有核细胞的93.8%,表达HLA-DR,CD10,TDT ,CD34;弱表达CD22,CD123,cCD79a,CD19,CD13,CD9;不表达CD117,CD7,CD34,CD33,CD38,CD15,CD64,CD11b,CD38,CD20,CD36,CD4,CD14,CD16,MPO,CD56,cCD3,cIgM,sIgM;为B淋巴母细胞表型。
2.细胞形态
胞体圆形,浆量少,淡蓝色,核圆形,染色质细致。
第5例
1.免疫表型
异常细胞群占有核细胞的89.93%,表达CD34,HLA-DR,CD33,CD10,TDT,CD9,少部分表达CD20;弱表达CD79a,CD22,CD123,CD19;不表达CD117,CD7,CD38,CD15,CD64,CD13,CD11b,CD16,CD4,CD14,MPO,CD56,cCD3,mCD3,cIgM,sIgM;为B淋巴母细胞表型。
2.细胞形态
胞体圆形,有突起,浆量少,灰蓝色,染色质粗糙条索状,可见核仁。
原淋巴细胞与幼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
原淋巴细胞:一般产生在淋巴结、脾脏、胸腺扁桃体及骨髓淋巴巢等淋巴组织的生发中心。在正常人的骨髓图片中不易找到,幼儿的骨髓中偶可出现。
【胞体】圆形。
【胞浆】量少,鲜蓝色,呈围于核周的狭带状“环核带”(核周淡染区)明显。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丰富,结成稍粗的粒状(比原粒或原单核细胞的核染色质稍粗)染红紫色。
【核仁】1-2个较明显的核仁。
幼淋巴细胞是原始与成熟淋巴细胞之间的过渡型。正常人除婴儿周围血与骨髓中偶可出现外,一般只能在淋巴组织的生发中心内发现。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幼淋巴细胞可在骨髓及血液中大量出现。少数幼淋巴细胞可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传染性肝炎、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及放射病的外周血中找到。
【胞体】圆或椭圆性。
【胞浆】鲜蓝色,比原淋巴细胞稍淡,无颗粒或有红色、紫红色嗜苯胺蓝颗粒。
【胞核】仍占细胞大部分,原或椭圆;在淋巴肉瘤等病理情况下可呈分叶状、花瓣形或畸形。核染色质略粗或条索状,染红紫色。可有核仁或其痕迹。
【注】我们建议:凡是浆有颗粒、核有核仁而染色质较细致(比原淋巴细胞略粗),或浆无颗粒、核无核仁而核染色质尚较细致(与成熟淋巴细胞之粗糙、固缩的核染色质相比,较细致)的淋巴细胞,均称为幼淋巴细胞。
(责任编辑:s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