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始巨核细胞(megakaryoblast)
胞体较大,直径为15~30μm,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浆量较少,呈不透明的深蓝色,有伪足突起,无颗粒;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形,呈深紫红色,染色质较粗呈条索状,排列紧密,核仁2~3 个,淡蓝色,且不清晰。
2﹒幼稚巨核细胞(promegakaryocyte)
胞体明显增大,直径为30~50μm,外形不规则;胞浆量多,淡蓝或粉红色,常有伪足突起,近核处出现少量嗜天青颗粒;胞核肾形或不规则形,常偏于一侧,染色质粗糙,呈麻团或树皮样外观,核仁可有可无。
3﹒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
(1)颗粒型巨核细胞:胞体巨大,为骨髓中最大的细胞,直径为40~70μm,有时可达100μm 以上,呈不规则形,胞浆量甚多,染紫红或粉红色,含大量细小的紫红色颗粒,常聚集成簇,呈云雾状;胞核较大,呈不规则形,常为层层叠叠,多叶扭曲或分叶状等,染色质粗糙,排列紧密呈条索状甚至团块状,紫红色,无核仁。为过渡型巨核细胞: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脾功能亢进时显著增多。
(2)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成熟型巨核细胞,胞体巨大,直径为40~70μm,大小悬殊,形态极不规则;胞浆内充满粗大的紫红色颗粒,边缘区形成多数血小板,胞膜不清楚,多呈伪足状;胞核不规则,高度分叶状,核染色质呈团块状。
(3)裸核型巨核细胞: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的胞浆解体后,释出大量血小板,仅剩一胞核,即成为裸核型巨核细胞。
4﹒血小板(platelet)
胞体直径仅为2~4μm,呈星形、椭圆形、逗点状或不规则形;胞浆染浅蓝色或淡红色,中心部位有细小紫红色颗粒,但无细胞核。
血小板形态异常包括:
(1)小型血小板:直径在2μm 以下,一般小于红细胞的1/4。
(2)大型血小板:直径在5~7.5μm,大小如红细胞相仿。
(3)巨型血小板:直径超过7.5μm,甚至可达20~50μm,形态不一,可呈圆形、椭圆形、哑铃型、香肠形、棍棒形等,呈蓝色或蓝紫色,颗粒多,大小相似。
(4)血小板堆积:血小板凝集成片,占满整个油镜视野。
(5)幼稚血小板:较正常血小板稍大,染深蓝色,不透明,颗粒细小而少。
(6)退化型血小板:一般大小不一,着色淡,呈灰红色,界限不清,有空泡,颗粒数减少。
英文同义词:
megakaryocytic system
参考文献:
1 黄绍良 周敦华.小儿血液病临床手册.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12月
(责任编辑: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