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临检组有一个血凝标本pt,fib,tt做不出来,换上原装试剂后,图形不规则,可以通过图形观察到pt延长,tt延长,由于fib是换算出来的,所以无法推算,查历史记录发现前几天的凝血功能正常,就过了三天就做不出来了
病人是耳鼻喉科病人,上面诊断为特发性耳聋,凝血结果如下
pt图形如下
查过资料和请教前辈后,在排除标本本身问题后,打电话问临床医生,是不是用了巴曲酶,结果发现病人这几天是用了这个药,于是明白了为什么后面的凝血结果测不出来了。
首先病人是特发性耳聋,而治疗特发性耳聋有很多方法,而其中一种就是降低纤维蛋白原这是因为部分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红细胞聚集和血浆黏稠度也呈显著升高,通过降低纤维蛋白原来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血液细胞成分凝聚的倾向也是一种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方法,而经常用到的药物就是巴曲酶
那么巴曲酶是什么药呢?
常用巴曲酶,巴曲酶是蛇毒中所含纤维蛋白原促凝蛋白酶的通用名,主要有巴曲止血酶和巴曲抗栓酶,均从巴曲蝮蛇毒液中提取,这里用到的巴曲酶是巴曲抗栓酶,是单一组份降纤制剂,通过降低血中纤维蛋内原的水平、抑制血栓的形成,可以用来治疗特发性耳聋。
由于巴曲酶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了血液黏稠度降低,会导致pt延长,tt延长,fib降低,aptt没有影响,于是这次的结果就可以得到解释,我们也可以放心的发出结果。
由此看出检验不仅要对标本负责,更多的要结合临床实际才能做到发出的结果问心无愧。
(责任编辑:z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