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嗜酸性粒细胞 乳糜血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假性增高1例分析

作者 | 关洁单位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前  言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医学实验室检验的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但仍有一些影响因素会对仪器检测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等产生一定干扰。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例严重乳糜血影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案例。案例经过病例为2022年11月6日严重乳糜血一例。初次血常规检测结果(图1):图1Eos%
74.1%,HGB
203g/L,MCH 46.9pg,MCHC 515g/L,触犯复检规则。报警信息:脂质颗粒?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浑浊/HGB干扰?进行人工推片镜检,全片未见嗜酸性粒细胞。静置后,标本重度乳糜。     图2 乳糜标本采用血浆置换法,将乳糜标本以400g离心力(1500r/mim)离心5min,用定量移液器缓慢吸取上层血浆弃掉,加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置换后混匀,再次离心,按以上步骤置换三次后,颠倒混匀样本并上机检测,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触及PLT、WBC层。血浆置换后仪器检测结果(图3):图3Eos%
0%,HGB
133g/L,MCH 31.8pg,MCHC 331g/L。最终为临床回报的结果:WBC及RBC采用血浆置换前的仪器结果,HGB、MCH及MCHC采用血浆置换后的仪器结果。镜检嗜酸性粒细胞分类百分比与乳糜血浆置换后的仪器检测结果一致,确认该乳糜标本在BC-6600plu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假性增高。案例分析典型嗜酸性粒细胞胞体直径11-16um,圆形或类圆形。胞质中充满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呈分叶或杆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患、寄生虫病、皮肤病、严重烧伤、血液病、某些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1]。本科室使用的分析仪采用鞘流阻抗法以及结合荧光染色的流式细胞技术对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DIFF通道采用荧光染色技术,使用特殊试剂将血液中的红细胞裂解,并对白细胞进行差异化处理。通过识别细胞体积和复杂程度的不同,对不同种类的细胞进行区分。同时采用荧光物质标记白细胞内的核酸类物质,荧光染色液标记量因不同种类、不同成熟阶段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而有所差异。前向散射光可以体现细胞体积大小的差异、侧向散射光可以体现细胞内部颗粒复杂程度的差异,细胞被染色的程度则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度来体现。[2-4]图4 荧光检测原理示意图DIFF通道通过识别细胞被试剂处理后的三维空间信号的差异,完成了对白细胞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分类计数。淋巴细胞具有体积较小、核质比高、核酸含量较少的特点,因此淋巴细胞群位于荧光方向和侧向散射光方向的较低位置。单核细胞具有体积大、核质比高、核酸含量高的特点,因此单核细胞群位于荧光方向的较高位置,其侧向散射光信号的强度较淋巴细胞略高。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都具有体积较大、核质比居中、核酸含量较低的特点,因此二者均位于荧光散射方向的较低位置,但他们在侧向散射光信号的强度较高。嗜酸性粒细胞虽然在体积、核质比及核酸含量方面与中性粒细胞相近,但由于其含有大量的嗜酸性颗粒,故侧向散射光信号的强度亦很高。[3,5]图5 正常DIFF白细胞分类散点图乳糜血是指血浆呈现乳白色或浑浊的血液,由于脂代谢异常及淋巴管阻塞,食物中的脂肪在小肠消化吸收后乳化成乳糜颗粒进入淋巴管及血液循环,从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生理、病理现象。[6,8]乳糜血标本的血浆中出现乳糜微粒增多,可能源自于合成的脂质乳液的饮食、肠外脂质乳剂给药后短时间内进行采血,使得这些成分尚未被吸收就进行血液检测。乳糜血标本可以对患者血细胞分析中MPV、Hb、MCH和MCHC等项目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使检测结果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疗依据[7-8]。有研究表明,血液的乳糜程度过高,会影响白细胞的计数及分类,这与乳糜微粒吸附于RBC表面有直接关系。吸附在RBC表面的乳糜微粒会影响部分RBC的溶血速度,造成这一部分的RBC被错误计数成WBC,而且乳糜微粒可能会改变细胞存在的微环境并引起WBC体积的改变[7]。进而影响DIFF通道识别不同细胞在前向散射光、侧向散射光及荧光信号的差异,引起白细胞散点图的异常及细胞分类计数的误差。总  结目前关于乳糜血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鲜有报道,接下来仍需进一步积累相关资料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但可以明确的是严重乳糜血在进行血细胞分析时,乳糜微粒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引起结果偏差,因此在血细胞分析检查时若遇到乳糜血标本,需要对血液标本进行去乳糜处理,可对乳糜血标本进行血浆置换或推片人工镜检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以降低乳糜血对血细胞分析测定结果的干扰,提高对乳糜血标本检测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诊疗依据。参考文献[1]王霄霞.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14.[2]丛玉隆,乐家新.再论血细胞分析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4):365-370.[3]金碧祥.基于电阻抗法原理的全自动五分类血球仪的研究[J].科技通报,2013,29(8):217-219.[4]邓兴,龚春梅,邓少丽.BC-6800Plus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性能验证及评价[J].医疗卫生装备,2020,41(10):37-42.[5]
王建中,屈晨雪.三种流式细胞仪计数血小板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9.[6]曹寒沁,金胜航,吴敏瑾.乳糜血标本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影响因素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3):1776-1777.[7]王佳丽,师春霞,赵澎茂,等.乳糜血标本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及分析[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14):169.[8]韩梅,时建国.分析高血脂患者乳糜血对血常规检测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9):2820-2821.END
(责任编辑:labwebx)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