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小小血涂片竟能看出新生儿溶血病!

作者 | 徐奕胜单位 | 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前言】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iso-immunehemolytic disease)。在已发现的人类26个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Rh血型不合较少见。有报道我国ABO溶血病占新生儿溶血病的85.3%,Rh溶血病占14.6%,MN(少见血型)溶血病占0.1%。[1]之前,自己一直以为新生儿溶血病是输血科配血型才会发现,但最近却意外得知血涂片也能发现新生儿溶血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且听我细细道来~【案例经过】患儿,女,1天,临床诊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常规结果如图1所示,WBC 23.2×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73.6%,淋巴细胞比率17.9%,单核细胞比率5.9%,嗜酸性粒细胞比率2.0%,嗜碱性粒细胞比率0.6%,RBC 4.61×1012/L,HGB 174g/L,MCV 114.4fL,PLT 355×109/L。(图1)临床开出血涂片检查,自己镜检分类:中性中幼粒细胞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80%,淋巴细胞12%,单核细胞6%,嗜酸性粒细胞2%,有核红细胞(9/100),部分中性粒细胞科里稍多。分类后将片子交于指导老师批改,在浏览几个视野后,告诉自己:该患儿不排除HDN,可追踪下该患儿及母亲血型结果。听完,顿时感觉惊讶:什么什么,血涂片还能看出新生儿溶血病?这么神奇的嘛?按照老师的吩咐,查阅下该患儿相关报告,果然如老师所言。【实验室检查】查询母亲妊娠时血型,如图2所示,O型Rh阳性。(图2)接着查找患儿血型,如图3所示,B型Rh阳性。(图3)G6PD结果正常,如图4。(图4)弓形虫抗体、风疹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抗体:正常,如图5。(图5)新生儿溶血病3项: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游离抗体测定(IAT)、抗体放散试验(IS)均为阳性(+),不规则抗体阴性,如图6。(图6)母亲O型,患儿B型,这不正是教科书上的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由于A或B型母亲的天然抗-A或抗-B主要为不能通过胎盘的IgM抗体,而存在于O型母亲中的ABO抗体以IgG为主。因此,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见于O型母亲、A或B型胎儿,由于母体的IgG抗-A或抗-B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所引起。[2]ABO溶血病可发在第一胎,分娩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另外,由于食物、革兰阴性菌、肠道寄生虫、疫苗等也具有A或B血型物质,持续的免疫刺激可使机体产生IgG抗-A或抗-B,怀孕后这类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也可引起溶血。由于A和B抗原也存在于红细胞外的许多组织中,通过胎盘的抗-A或抗-B仅少量与红细胞结合,其余都被其他组织和血浆中的可溶性A和B血型物质所中和和吸收,故母婴ABO血型不合很常见,但发病者仅占少数。另外,根据实验室新生儿溶血病3项阳性,再参照三项试验对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2],如图7,确定患儿为HDN应该不难。(图7)实验室支持HDN的诊断,那么临床特征是否也符合呢,继续追踪患儿的电子病历。【病例特点】患者,女,1天,因“皮肤黄染”入院。主要表现:患儿生后4+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皮肤黄染,发现即为颜面部,逐渐加深,无发热、寒战,无气促、发绀,无进行性面色苍白,拟“新生儿病理性黄染”转入我科。家族史:患儿系第三胎第2产。查体:体温:36.3℃,脉搏136次/分,血压69/38mmHg。腹软不胀,肝脾不大。根据实验室检查G6PD正常,新生儿溶血病3项阳性,生化结果:总胆红素147.0umol/L,间接胆红素124.2umol/L,补充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看完患儿的病程记录,临床也支持HDN,那到底HDN有什么临床表现,该如何诊断呢?【临床表现】新生儿溶血病症状轻重与溶血程度基本一致,多数ABO溶血病患儿除黄疸外,无其他明显异常。Rh溶血病症状较重,严重者甚至死胎。(1)黄疸。多数ABO溶血病在第2~3天出现,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型为主(也即是间接胆红素),但如溶血严重,造成胆汁淤积,结合胆红素也可升高。(2)贫血。程度不一,重症Rh溶血后,生后即可有严重贫血或伴有心力衰竭。部分患儿因其抗体持续存在,也可生后3~6周发生晚期贫血。(3)肝脾大。Rh溶血病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脾增大,ABO溶血病患儿则不明显。【诊断标准】分为产前诊断和生后诊断,本案例患儿为生后确诊HDN,故在此讲解生后诊断。(1)溶血的诊断。新生儿娩出后黄疸出现早、且进行性加重,有母子血型不合,改良Coombs和抗体释放试验中有一项阳性者即可确诊。其他诊断溶血的辅助检查有:血涂片检查球形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呼出气一氧化碳(ETCO)或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水平等。(2)胆红素脑病的辅助诊断。包括头颅MRI扫描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鉴别诊断】1、先天性肾病。有全身水肿、低蛋白血症和蛋白尿,但无病理性黄疸和肝脾大。2、新生儿贫血。双胞胎的胎-胎间输血,或胎-母间输血可引起新生儿贫血,但无重度黄疸、血型不合及溶血三项试验阳性。3、生理性黄疸。ABO溶血病可仅表现为黄疸,易与生理性黄疸混淆,血型不合及溶血试验可鉴别。【结论】综上所述,患儿出生后HGB 174g/L(参考范围180~190g/L),肝脾不大,黄疸(总胆红素147.0umol/L,间接胆红素124.2umol/L)明显,与临床表现相符合。根据诊断标准,患儿与母亲血型不合,溶血病检查3项(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游离抗体测定(IAT)、抗体放散试验(IS))均为阳性。故可确诊患儿为HDN。【细胞形态特点】虽然诊断了患儿的疾病,但作为形态学习人员,肯定需要了解为何老师可通过一张血涂片就能判断是不是HDN呢?老师的解释是:患儿年龄小于3天,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大小不一,球形红细胞易见(个子小,染色深,大于5%),黄疸。需注意的是,血涂片镜检球形红细胞需在片子尾部(海岸线),而不是体尾交界处。下面看一下尾部的球形红细胞,如图8、9。(图8,高倍镜)(图9,低倍镜)【案例分析】(1)本案例患儿HGB 174g/L,比参考范围稍微低一点点,也就是说不是很典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HDN的怀疑,特别是在片子尾部发现球形红细胞。血液中的球形红细胞呈正圆形似乒乓球样,个子小,染色深,因推片力的作用,球形红常滚到片尾处分布居多。正常人血中有少量的球形红细胞(小于3%,为衰老的红细胞呈球状),如果球形红细胞增多,则可能患有溶血性疾病,如新生儿溶血病(HDN)最多见,其次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2)形态检验人员在初期可通过发现血涂片易见球红细胞,再结合患儿相关报告(总胆红素、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测定、抗体放散试验)及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否为HDN,再经过不断的镜检经验沉淀后,相信可像指导老师一样初步浏览几个视野后便可做出准确判断。(3)重视形态学的镜检,有时一张小小的血涂片也可以看出诸多信息,有时一张片子不仅包含了三系的疾病,还可能暗藏着其它的病原学证据,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形态学人员深挖出来的“黄金”。【心得体会】通过此次血涂片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怀疑HDN,接着再结合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最终确定HDN,说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通过血涂片的形态学检查可简单、快速得筛选新生儿ABO溶血病。【致谢】感谢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黄道连老师对本人的指导及教学!【参考文献】[1]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16-121[2]胡丽华,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45-147END
(责任编辑:labwebx)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