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 美国医学杂志(JAMA,影响因子37.684)发表了一篇“混合纠正试验:用于评估异常的凝血检验结果”[1]。这个古老的检测项目再次深入了全球临床医生的视野。当前,仍有很多医院检验科并未开展此项、临床医生对结果判断存在困惑。本文就开展APTT纠正试验常面对的问题简单介绍:
什么是纠正试验?
纠正试验(也称混合试验或mixing study)是通过将患者的血浆与正常人的混合血浆按照比例混合后,重新检测相关检测项目。这个检测项目主要是针对于常规凝血检测项目(如APTT,也可应用于PT、TT)的检测特点而设定的,常规的APTT检测结果只反应了体内50%的内源性凝血因子的活性,也就是说只有体内凝血因子降低>50%(不同试剂检测差异较大,部分试剂可检测出低于正常水平15%~30%血浆凝血因子异常)时,其检测时间才延长(此时临床上出血风险增高)。患者血浆在加入混合正常人血浆100%的凝血因子,使混合后血浆中含有>50%的凝血因子,可使检测结果纠正至正常或明显短缩。
什么时候需要启动纠正试验?
目前没有统一的共识。这也是临床医生不做APTT纠正试验的原因之一。建议APTT结果延长,且无明确影响结果延长的因素时,应启动纠正试验。当前的教材[2]将APTT时间超过正常对照10秒、PT、TT超过3秒定义为延长。
需要排除的常见原因:使用肝素制剂、血友病史、VWD病史。
怎么做纠正试验?
国内《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和检验教材只谈了结果意义确未描述具体操作方法,出现了临床医生想检测纠正试验但检验科不会做的尴尬局面。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制备正常混合血浆 国外[3]建议至少20人份正常人制备正常混合血浆。
2、将患者血浆与正常混合血浆量按1:1混合,即刻和37度水浴2h后分别检测APTT,同步用正常混合血浆做对照(非常重要)。
3、结果判断推荐使用Rosner指数,判断阈值为11。即:<11为纠正,>11为未纠正。Rosner指数=(1:1混合血浆秒数-正常混合血浆对照秒数)*100/患者血浆秒数。
然而,在很多基层医院可能在4h内很难集齐20人份正常标本,而放弃检测。使用多份正常人血浆混合的目的是尽可能避免一些看似“正常(轻度凝血因子缺乏)”的血浆被误用而造成结果的误判。因此,个人建议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条件尽可能选择多份(≥5份)正常人血浆制备混合血浆,20份仅为推荐建议。37度水浴,主要考虑因子抑制物存在时间和温度依赖性[4]。具体水浴时间1小时还是2小时,也并未统一。国内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血友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5]均推荐2h。
如何解读纠正试验的结果?
序号
即刻
37度水浴2h
判断
可能原因
进一步检测
1
纠正
纠正
纠正
因子缺乏,VWD,
FVIII、FIX、FXI、FXII、VWFAg检测
进一步使用正常血清进行纠正试验,如未纠正缺FVIII,
2
纠正
不纠正
不纠正
因子抑制物
血浆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
3
不纠正
不纠正
不纠正
狼疮抗凝物
血浆狼疮抗凝物检测
改至: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2015.3 第四章血栓与止血 P97 图1-4-1
为什么APTT延长时,不直接做凝血因子测定呢?
一方面,APTT纠正试验即简单又具有可操作性。实验室常开展了APTT检测,但可直接检测因子的实验室较少[6]。需要时,再进一步检测确认。另一方面,凝血因子仅是APTT延长的原因之一,更常见是非凝血因子缺陷所致的,例如狼疮抗凝物、因子抑制物、vWF等。APTT纠正试验也可以作为血友病患者疗效不佳(产生因子抑制物)判断手段之一。因此,凝血因子检测并不能代替APTT纠正试验。
综上所述,APTT纠正试验是指明APTT延长原因简单而实用工具。
(责任编辑:l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