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通常为:标本凝集、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冷凝集、大血小板。
一、标本凝集
主要包括:(1)采血不顺利,包括技术不熟和患者血管难以采集,造成采集时间过长,使组织因子进入血标本中而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凝块;(2)颠倒混匀不充分,影响抗凝效果,从而造成凝块产生或血小板聚集;(3)抽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不当,造成血小板被稀释或抗凝效果不好。
此时重新采血一般能解决问题。
二、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
由于用EDTA盐(EDTA盐干粉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干粉抗凝剂,在作为免疫介导的血液中,可出现的冷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使血小板互相凝集现象。这种EDTA依赖的冷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上。同时,这种与血小板结合的自身抗体Fc端可与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膜上Fc受体结合,出现卫星现象。引起血小板聚集卫星现象后,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假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现象。
1、更换抗凝剂:用枸橼酸钠抗凝(凝血象)或肝素抗凝重新采血检测;
2、毛细血管发采集末梢血,用预稀释模式检测;
3、显微镜计数:采集未抗凝的末梢血20µl,加入到380µl草酸铵稀释液中,计数中央大方格四角及正中五个小方格血小板是数量;
三、冷凝集
冷凝集:是指由自身抗体引起的,红细胞在冷环境中的凝集成团的现象,采血管壁可见细沙样凝集颗粒。冷凝集反应一般出现在31℃以下,在0~4℃时最强,红细胞凝集最明显;随温度的升高,抗原抗体复合物逐渐解离,凝块消失。
1、将标本立即放在37℃水浴中,约半小时后,立即机测定;
2、将患者带到实验室内,在血球仪仪器旁抽静脉血,在数秒钟内立即上机测定;
3、用等量生理盐水置换血浆,将标本离心后,去掉血浆,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后上机检测;
4、毛细血管发采集末梢血,用预稀释模式检测;
5、显微镜计数:将37℃孵育的血液10ul 加入到2.0ml的37℃温盐水中,混合均匀,滴到计数板上计数(可预先将计数板放37℃水浴中加温)。
四、大血小板
一般情况下,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的血小板数量和体积有明显的界限,在2-30fl之间。当血小板>30fl时,细胞计数仪会把这种大血小板作为小红细胞计数,从而造成血小板检测数值降低。
1、荧光染色法:如果仪器带有荧光染色法(能做网织红计数的分析仪一般都能做),可采用荧光法特异性的测定血小板。
2、估算法:在分布均匀,无异常聚集或纤维蛋白丝的血涂片,血小板数(×10∧9/L)=一个油镜视野中血小板平均个数×15×10∧9/L;
3、显微镜计数:采集未抗凝的末梢血20µl,加入到380µl草酸铵稀释液中,计数中央大方格四角及正中五个小方格血小板是数量;
(责任编辑:z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