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EG能监测“凝血启动-血凝块生成-血凝块降解”3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具体参数
1.样本低凝时上述参数可能的表现:与参考区间相比,R、K延长,Angle、MA、G、CI减低,LY30增大(如发生纤溶亢进)
2.样本高凝时上述参数可能的表现:与参考区间相比,R、K缩短,Angle、MA、G、CI增高
二、目前TEG实验种类和主要用途
种类
主要作用
检测参数及意义
普通检测
1.评估凝血全貌,判断凝血状态
2.指导成分输血
3.区分原发和继发纤溶亢进
4.判断促凝和抗凝等药物的疗效
5.评估血栓发生几率,预防手术后的血栓发生
1. R:最初的纤维蛋白的形成的时间; (R值延长:使用抗凝剂,凝血因子缺乏;R值缩短:血液呈高凝状态)。
2. K:从R时间终点至描记图幅度达20mm所需的时间,反应血凝块形成的速率, K值的长短受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低的影响,抗凝剂可延长K值。
3. Angle:最大曲线弧度的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角与K值都是反映血凝块聚合的速率。
4. MA:最大振幅,反映血凝块最大强度,主要受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影响。MA增大:见于血小板数量增多或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动静脉血栓,高凝状态。MA减小:常见血小板减少或疾病造成的凝血因子缺乏。
5. LY30/EPL:血凝块溶解,测量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凝块幅度减少速率,反映纤溶系统。
6. CI:总体的凝血功能
肝素酶对比检测
1.评估肝素、低分子肝素以及类肝素药物疗效
2.评估是否肝素抵抗或过量
1. R(肝素酶)
凝血因子ââ
FFP 10~15ml/kg
46mm< MA< 54 mm 血小板功能â 0.3ug/kg DDAVP 41mm < MA < 45 mm 血小板功能ââ 血小板 MA ≤ 40mm 血小板功能âââââ 血小板 α< 45° 纤维蛋白原水平â 纤维蛋白原,冷沉淀 六、血栓弹力图试验(TEG)检测项目的意义 医嘱条目 检测次数 各次检测内容 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普通检测 1 TEG普通检测 1.指导各种成分输血和相关药物使用 2.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3.判断促凝和抗凝等药物疗效如华法林 血栓弹力图普通检测+肝素酶 2 普通检测 1.评估肝素、低分子肝素以及类肝素药物的疗效 2.评估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的疗效 肝素检测 ADP诱导血小板图试验 (CK、ADP) 3 普通检测 判断使用氯吡格雷药物的疗效 纤维蛋白检测 ADP强度检测 AA诱导血小板图试验 (CK、AA) 3 普通检测 判断使用阿司匹林药物的疗效 纤维蛋白检测 AA强度检测 血小板图试验 (ADP抑制率、AA抑制率、普通检测) 4 普通检测 判断联合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药物的疗效 纤维蛋白检测 ADP强度检测 AA强度检测 七、血栓弹力图采集标本要求 1.采血方式:静脉取血。避免从留置针及输液侧肢体取血,防止肝素及输入液体等因素干扰。采血后轻轻摇匀,避免反复剧烈震荡。第一管血不能用于此项检测(可作为配血标本使用)。采血后严禁冷藏或冷冻保存。 2.采血管:普通TEG、快速TEG和肝素酶对比检测,均为1管血(蓝帽枸橼酸抗凝);血小板图检测为2管血(蓝帽枸橼酸抗凝+绿帽肝素抗凝),推荐使用BD公司1:9采血管。采血量应严格按照采血管刻度进行采集。 3.采血时间:不受饮食影响。 4.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确保2小时内检测。 (责任编辑: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