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总结

缺铁性贫血:

一铁的代谢:

1.铁的分布:功能状态铁、贮存铁

2.铁的来源和吸收:需要20~25mg/d,大部分来自衰老的红细胞破坏,食物中摄取1~1.5mg/d可维持铁的平衡

3.铁的运输:高铁与转铁蛋白结合,运到各组织,通过胞饮进入细胞,在胞内再次还原为亚铁

4.再利用和排泄:RBC正常寿命为120天

5.铁的储存: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二病因:

铁摄入不足

慢性失血

三临床表现:

1.贫血表现

2.组织缺铁表现: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异食癖,吞咽困难

3.体征:皮肤粘膜苍白、毛发干燥、指甲扁平、失光泽、易碎裂

四实验室检查:

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网织红多正常或轻度增多

2.骨髓相: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增多

铁染色: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胞外铁亦缺少

3.生化: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

血清铁蛋白降低

FEP增高

五诊断:

六治疗:

1.病因治疗:

2.补充铁剂:网织红于7天左右达高峰

血红蛋白于2周后应上升,1~2周后正常

血红蛋白完全正常后仍需补充铁剂3~6个月,或待血清铁蛋白>50ug/L后停药

巨幼细胞贫血:

一临床表现:

1.贫血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度黄疸

2.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腹胀、便秘、腹泻,牛肉舌

3.神经症状:对称性麻木,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红细胞大小不等;中性粒分页过多

2.骨髓相:增生活跃,以红系最为显著,各系均巨幼变,骨髓铁染色增多

三治疗:

1.去除病因

2.补充叶酸和vitb12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临床表现:

1.重型:

起病急,进展迅速

贫血进行性加重

出血部位广泛

皮肤感染、肺部感染多见,严重发生败血症

2.慢性:

贫血为首发和主要表现

出血较轻

感染以呼吸道多见

二实验室:

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明显降低

2.骨髓相:骨髓颗粒很少,脂肪滴增多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严重贫血、伴有出血、感染和发热

脾不大

血象为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骨髓增生低下,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能除外其它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重型再障的血象诊断标准:

网织红<0.01,绝对值<15×109/l 中性粒绝对值<0.5×109/l 血小板<20×109/l 2.鉴别诊断: PNH, MDS,恶性组织细胞病 四治疗: 1.支持及对症治疗 2.雄激素:大剂量,对慢性疗效较好,服药2~3月后起效 3.免疫抑制剂 4.造血细胞因子 5.骨髓移植:年龄不超过40岁 溶血性贫血 一发病机制: 1.红细胞易于破坏寿命缩短 (1)红细胞膜的异常 (2)血红蛋白的异常 (3)机械性因素 2.异常红细胞破坏的场所: (1)血管内:血型不合、PNH (2)血管外: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贫 二临床表现: 短期大量溶血: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 高热、面色苍白、血红蛋白尿、黄疸 周围循环衰竭 急性肾衰 慢性溶血:贫血、黄疸、肝脾大 三实验室: 1.提示红细胞破坏: (1)血管外溶血: a 高胆红素血症 b 粪胆原排出增多 c 尿胆原排出增多 (2)血管内溶血: a 血红蛋白血症 b 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 c 血红蛋白尿 d 含铁血红素尿 2.提示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 a 网织红细胞增多 b 周围血中出现幼红细胞 3.提示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实验室检查: a 红细胞形态改变 b 吞噬红细胞现象及自身凝集反应 c Heinz小体 d 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 自身免疫性溶贫 一实验室: 正常细胞性贫血,周围血可见球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高 急性溶血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多正常(如伴血小板减少为Evans综合症) 骨髓呈增生性反应,以幼红细胞为主 coombs试验阳性 免疫球蛋白增多,抗核抗体阳性,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多,c3低于正常 二治疗: 1.病因治疗 2.糖皮质激素 3.脾切除 4.免疫抑制剂: 指征: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都不缓解者;脾切除有禁忌;泼尼松量需10mg/d以上才能维持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一临床表现: 1.血红蛋白尿:伴乏力、胸骨后及腰腹痛、发热,早晨较重 2.贫血、感染与出血 3.血栓形成 二实验室: 1.血象:严重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2.骨髓相:三系增生活跃 3.尿:隐血阳性,含铁血黄素持续阳性 4.特异性血清血试验:ham试验,蔗糖溶血试验,热溶血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 (责任编辑:lgh)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