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值】
经铁粒染色后,骨髓中铁粒被染色成兰色颗粒,分细胞外铁和细胞内铁(铁粒幼红细胞)两 种。
细胞外铁 多见于骨髓涂片尾部,分级如下:
(-)无铁颗粒。
(+)有少数铁颗粒,或偶见少数铁小珠。
(++)有较多铁颗粒和小珠。
(+++)有很多铁颗粒,小珠和少数铁小块。
(++++)有极多铁颗粒、小珠、并有较多铁小块,常密集成堆。
正常人细胞外铁仅可见+~++。
细胞内铁 主要见于中幼及晚幼红细胞,因此亦称铁粒幼红细胞。根据其浆内含铁颗粒的多少,可分四型:
Ⅰ型 仅含1个颗粒。
Ⅱ型 含2~5个铁粒。
Ⅲ 含5~9个铁粒。
Ⅳ 含10个铁粒以上。
正常人的铁粒幼红细胞为10%~35%,且以Ⅰ型为主,少数为Ⅱ型,所见颗粒较细而浅染,一般位于细胞外侧。
环形铁幼粒红细胞指胞浆内含铁粒6粒以上,且应环核分布,成基本环形的幼红细胞。正常人不应见此细胞。
【临床意义】
通过细胞外铁及铁粒细胞的检查,可以了解体内铁的贮存及利用情况。
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外铁一般明显降低,甚至消失。铁粒幼红细胞低于10%以下,且以I型为主。严重者,铁粒幼红细胞可不见。这种患乾经铁剂治疗后,可逐渐恢复铁粒幼红细胞,因此可做为指导铁剂治疗的较灵敏的指标。
非缺铁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溶贫、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慢性感染、肾病所致的继发性贫血。其细胞外铁可正常,亦可呈不同程度增高,如再障可见较多+++~++++的细胞外铁。铁粒幼红细胞多正常或超出正常范围。可见Ⅰ-Ⅲ型铁粒幼红细胞。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以Ⅱ型铁粒幼红细胞为主,Ⅲ型明显增多,可见Ⅳ型铁粒幼红细胞。出现数量不等的环形铁幼粒细胞为其诊断的重要依据。
(责任编辑:labweb)
骨髓铁粒幼红细胞染色
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