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Levine和Stetson在一例新生儿溶血病的胎儿母亲的血清中,发现了一种抗体,当她输入ABO同型丈夫的血液后,产生了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后来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发现,ABO血型相同的人群中,有的人红细胞上有D抗原,则称之为Rh阳性,用Rh(+)表示;有的红细胞上无D抗原,则称之为Rh阴性,用Rh(-)表示。自发现D抗原后,又发现了C、E、c和e等40多个抗原,由此形成了非常复杂的Rh血型系统。由于Rh血型是1940年卡尔.兰德斯泰纳(Karl·Landsteiner)和韦纳(Wiener)以恒河猴做实验而发现和证实的,取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Rh来命名。Rh(-)血型是非常稀有的血型,因为极其罕见,又被称为“熊猫血”。Rh(-)的分布因种族不同而差异很大,在白种人中的比例较高,约百分之十五。中国人群中,苗族是Rh(-)比例最高的民族,达到百分之十三;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Rh(-)的分布为百分之五;蒙古族人接近百分之一;汉族人所占的比例极少,仅占千分之三,如果同时考虑ABO和Rh血型系统,在汉族人群中寻找ABO型和Rh(-)同型人的机会不到万分之三,十分罕见。
(责任编辑:lgh)
Rh血型系统
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