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尿液有形成分图鉴》出版(附:部分图片示例)

由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张时民教授主编的《实用尿液有形成分图鉴》,2014年3月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方便临床检验专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了解、识别、鉴别尿液中的各类有形成分的参考工具书。本书理论部分包括了尿液有形成分检验的一些基本方法介绍、各类尿液有形成分的形态学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自动化设备的应用等内容。图谱部分则包含检验工作中常见的尿液中各类细胞、管型、结晶等成分,还包括应用数字图像设备所检验到的有形成分图片,图片数量多至417幅。本书对提高各层次检验人员在尿液有形成分检验方面的技术能力有所帮助;对学生学习和教师参考、继续教育学习、形态学考评也将是有益的参考图书。

 

     作者简介:张时民,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同时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8年制)实验诊断学教学和成教学院教学工作,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第七届委员会临床血液体液学组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电子版)》、《中华全科医学杂志》、《中国实验诊断学》、《中国医刊》、《中国临床医生》、《北京医学》等杂志的审稿专家、特约编委、编委等职务,还兼任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聘任技术专家、中国医疗器械评定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评审员等社会职务。

 

  图片摘录

 1.红细胞

尿中未染色红细胞与血液中的红细胞形态类似,直经在7~8μm之间,无核,形态为双凹圆盘状,可呈淡黄色。

 2.白细胞

  新鲜尿液中的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新鲜尿液中的白细胞形态与外周血中的白细胞结构基本一致,呈圆形,直径10~14μm,不染色时核膜比较模糊,胞浆内的颗粒清晰可见。

 3.吞噬细胞

  尿中吞噬细胞主要来源分为两类:来自中性粒细胞的小吞噬细胞,体积为白细胞的2~3倍,主要吞噬细菌等微小物体。来自组织细胞的大吞噬细胞,边缘多不整齐,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丰富,常有空泡,体积约为白细胞的3~6倍;在新鲜尿中可见阿米巴样伪足活动;核呈肾形或类圆形,结构细致,稍偏位;胞浆内可见较多的吞噬物,有红细胞、白细胞、脂肪滴、精子、颗粒状物体、甚至其他小型吞噬细胞等。

 4.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来自肾小管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立方上皮脱落的细胞,其形态不一,且在尿中容易变形,有小圆形或不规则形,也可呈多边形,故又称多边形细胞。其形态特点与白细胞相似,体积是中性粒细胞的1.5~2倍,直径多在15μm左右;单个核,核较大且明显,多呈圆形,核膜厚而清晰易见;胞浆中含有不规则的颗粒,有时颗粒甚多,以致看不清核。

  5.红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中以红细胞为主体,外观略带黄褐色,可见到完整清晰、形态正常或异常的红细胞个体,易于识别。但有时红细胞常互相粘连而无明显的界限,有时甚至残缺不全,在管型边缘可见形态完整的红细胞;有时因溶血仅可见到红细胞淡影或破碎的红细胞。

  6.白细胞管型

  白细胞管型内容物以白细胞为主,有时含有退化变性坏死的白细胞(或脓细胞),一般多为中性粒细胞。管型内的白细胞多为圆形,有时成团相互重合;管型内白细胞有时会因破坏呈残破状。

 7.颗粒管型

  颗粒管型内含大小不等的颗粒物,含量超过管型容积的1/3以上时,称为颗粒管型。颗粒管型中包容的颗粒来自于崩解变性的细胞残渣、血浆蛋白及其它物质,这些物质聚集于由T-H蛋白和清蛋白为基质构成的管型内。颗粒管型一般较透明管型短而宽大,不染色标本呈淡黄褐色或棕黑色,颗粒管型还可按颗粒的粗细分为两种,粗颗粒管型中常充满粗大颗粒,多呈暗褐色;细颗粒管型含许多细沙样颗粒,不透明,呈灰色或微黄色。

 8.蜡样管型

  蜡样管型为一类不含任何细胞和颗粒成分的、均匀蜡质感的型。其外形类似透明管型,为蜡烛样浅灰色或淡黄色,边缘常有切迹、折光性强、质地厚、易折断、一般略有弯曲或扭曲、泡沫状,多数较短而粗,两端常不整齐;在低渗溶液、水和不同的pH介质内均不易溶解。

  9.草酸钙结晶

  草酸钙结晶多为无色、方形、折光性强的八面体,有两条明显、高亮的对角线相互交叉;有时呈哑铃形(“8”字形)、椭圆形、小圆形等多种形态,椭圆形或小圆形常与红细胞形态类似。溶解度低,易在尿液中析出。

  10.尿酸结晶

  尿酸是核蛋白中嘌呤代谢的产物,以尿酸或尿酸盐的形式排出体外,常出现于酸性尿中。尿酸结晶在尿液中呈无色、淡黄色~黄褐色,有时被黏液粘附一起形成类似管型形状。尿酸结晶形状呈多样化,常见有三棱形、斜方形、哑铃形、菱形、蝴蝶形(花瓣形)、腰鼓形、“X”形及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且大小不一。

  11.马尿酸结晶

  马尿酸结晶是人类及草食性动物尿液中的正常成分,而草食动物尿液中含量较多。是由苯甲酸与甘氨酸结合而成的产物。其结晶形态与结晶形成速度有关,有针状、板状、斜方柱状或三棱状。

 12.磷酸铵镁结晶

  磷酸铵镁结晶也称三联磷酸盐结晶,是尿中比较常见的结晶之一。此结晶为复盐,成方柱状、屋顶状、信封状或羽毛状,无色,有很强的折光性。形态容易辨认。

  13.尿酸铵结晶

  尿酸铵结晶是碱性尿液中唯一出现的尿酸盐结晶,多为黄褐色不透明样晶体,其典型特征是树根状和棘球状,也可见哑铃形等形态,为尿酸与游离铵结合的产物。

 14.胆红素结晶

  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因此尿中出现胆红素结晶可以考虑为病理性因素造成。此结晶外形为成束的针状或小块状,有时可附着于白细胞或上皮细胞表面;黄红色,由于氧化作用有时可呈非结晶体色素颗粒状。

  15.胆固醇结晶

  胆固醇结晶特点为相互层叠摆放的破碎玻璃样,多为缺角的长方形、方形以及不规则形,无色透明。因其脂类的性质,密度低,常浮于尿液表面,成薄片状。

  以上文字和图片全部摘录自《实用尿液有形成分图鉴》中相关章节。

  如欲购买,请联系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文转自《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微信

 

 

 

中华检验医学网(www.labweb.cn)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最具专业性的检验医学专业门户网站。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你的朋友圈,让你的朋友知道更多的医学检验知识,让更多的检验人关注我们的微信平台。

平台账号:检验医学

微信号:labweb

(责任编辑:labweb)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