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施嘉奇)长期配不到骨髓干细胞的白血病患者,未来可能拥有一条应急通道。昨天,上海市脐带血库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为21岁的大学生小毅(化名)实施了脐带血辅助下的半相合骨髓移植,由此,市一医院血液科成为全市范围内率先尝试此种骨髓移植新技术的医院。 医生表示,这种移植新技术只是患者的应急选择。目前,仍有相当比例的白血病患者因为配不到合适的骨髓造血干细胞而苦苦等待,一旦病情恶化,此项新技术也许能够帮助他们渡过最危急的生命“关卡”。 小毅就曾经历过这样的难关。一年前,当时正在就读大一的小毅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过漫长等待,去年11月,他配到一份非常合适的造血干细胞。可供者做完相关捐献骨髓准备后突发感冒,继而引发肺炎,无法来沪捐髓。更让人悲观的是,小毅的病情已经无法再等了。他的主治医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王椿给出了脐带血辅助下的半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治疗方案。也就是说,在找不到完全相配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情况下,可使用部分相合的骨髓干细胞代替。 王椿医生为小毅选择了他父亲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小毅父亲和小毅的骨髓只有4个位点相合,但这种联合移植的方案最终也能够促进造血的重建。” 上周,小毅顺利在市脐带血库内找到一份合适的脐带血,并接受了输注。第二天,他又接受了父亲的半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待“生命的种子”能成功“种”活。 有关研究报告称,半相合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先输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能明显降低半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排异反应。截至目前,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已尝试了6例类似病例,其中5例是父母捐给子女,1例是子女捐给父母。 据了解,无血缘关系供受体之间的配型概率仅为十万分之一,即使是亲属间完全相合的概率也只有25%。许多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患者都在漫长的等待中生活,一部分患者也在等待中悄然离开人世。 但是医学研究也表明,半相合骨髓干细胞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联合移植存在一定的移植失败概率,医学界的很多专家期待这项工作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完善。
(责任编辑:labweb)
上海一院率先尝试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
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