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8日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生化学组第一次学组活动顺利举行。
此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柏申教授主持,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青年委员、生化学组成员在百忙中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
会议围绕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作为一个新的心衰标志物,在对急性和慢性心衰的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专题学术报告。
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潘柏申教授主持。
首先,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分会生化学组组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检验科范列英教授致辞,感谢有幸邀请潘柏申教授主持此次学术会议,潘主任领导的团队在国内率先对ST2指标进行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好成果。感谢各位与会的专家,并对此次会议的主题做了简要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陆志刚教授做了《白介素1受体家族成员ST2在心衰中的临床应用》专题报告。陆教授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对心衰的临床诊断中的缺乏客观量化指标问题为切点,详细介绍了ST2作为一个新的心衰标志物,并在美国2013年《ACCF/AHA心衰管理指南》和《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中推荐使用ST2对急性和慢性心衰的危险分层和预后做了详细的解读,并结合他们临床团队对ST2的临床应用所进行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ST2是心衰患者治疗指导和预后判断的很好的指标。
检验科各位同道和来自临床心内科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对ST2临床应用和急慢性心衰的临床诊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会议的第二个报告是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吴炯副主任技师做的《可溶性ST2试剂盒的临床评价和临床应用》,该报告从临床检验科的实践出发,对ST2检测的方法学、ST2检测的发展历程做了详实的介绍,并结合自己团队近2年的研究成果,以新颖的形式对ST2作为心衰的新指标同目前在应用的心衰检测指标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ST2作为新的指标应用的价值和前景。
此次会议的主题围绕目前心衰诊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临床专家和检验科专家面对面的交流,重点突出,内容前沿,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为ST2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很好的沟通,达成了共识。
(责任编辑:lab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