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心衰分级诊疗与全程管理

2019年5月,国家卫健委全新发布《心力衰竭分级诊疗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心衰患者管理,通过分级诊疗体系和心衰中心全面建设,提升我国心衰诊治和管理的整体水平。为此,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苏州工业园区心馨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心衰中心总部联合启动了“2019中国心衰中心分级诊疗建设项目”。

近日,项目系列会议首站在中国心衰中心示范基地北京医院顺利举行,来自各大医院的心血管专家齐聚一堂,深入解读《方案》,共同探讨如何有效实现心衰分级诊疗,使心衰中心建设成为方案实施的有力抓手。

大会主席、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指出:
“做好心衰综合管理是心衰防控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当前我国心衰诊疗仍面临难治疗、欠规范、缺管理的三大挑战。分级诊疗模式是推动心衰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手段,这一模式的落实将有效推进现有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合理利用,改善我国心衰整体防治局面,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大会主席、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

 
北京医院王华教授强调:

“《方案》鼓励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心衰中心建设,以形成心衰诊治网络体系,为心衰患者提供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性诊疗服务。”

北京医院王华教授

“目前,我国心衰中心建设稳步发展,秉承落实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精神,心衰中心围绕‘三位一体发展格局’(专家委员会、产业联盟、标准化委员会)进行全面推动建设。《方案》明确了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同时规定了心衰患者的‘双向转诊’标准,临床应及时诊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在出现相应临床症状时尽快上转或下转至对应卫生机构,让心衰患者得到高效合理诊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陈牧雷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丁文惠教授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董蔚教授分别围绕《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对急、慢性心衰的管理与预防进行了详细解读。

陈牧雷教授指出:
“急性心衰要注意院前、急诊和心内的各阶段评估诊断,分析急性心衰发作的病因诱因、急性心衰的分型和分级,强调治疗目标、原则和流程,合理运用各种对应治疗手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陈牧雷教授
 

​丁文惠教授指出:
“慢性心衰要依据指南推荐的流程进行充分评估和分型,有利于早期诊断心衰。合理应用相应的治疗药物,尤其需注意药物的适用范围和目标靶剂量。在心衰治疗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心衰预防,对于高危患者利用利钠肽(BNP或NT-proBNP)筛查识别高风险患者,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和干预生活方式预防左心室功能障碍或新发心衰。”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丁文惠教授

在慢性心衰患者的长期管理方面,董蔚教授强调:
“中国心衰患者长期管理在现有的医疗体系下面临巨大挑战,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将有利于为患者提供规范化、连续性的心衰长期管理服务。尤其在出院后的随访管理方面,需要在出院前制定心衰管理方案、建立随访制度并进行患者教育,采用新的信息技术,促进多学科管理方案的构建和实施,也有助于患者的参与和自我管理。”

同时,专家表示,利钠肽(BNP或NT-proBNP)检测被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作为心衰管理的核心指标,充分利用好生物标记物将帮助临床更加高效地进行心衰患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决策、优化长期管理。

对于基层医院,相较于复杂的心脏超声检查,血清学检测的便捷和标准化,将更有助于基层医生对心衰患者的管理和指导双向转诊。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马丽娟教授补充道:
“NT-proBNP较BNP具有半衰期更长、个体内变异更小、稳定性更佳、检测结果不受ARNi类新药影响等诸多优势。因此,NT-proBNP是更为理想的心衰标志物。”

马丽娟教授

 

大会联合主席、北京医院检验科赵昕主任强调:
“肌钙蛋白、利钠肽是近年来被临床广泛认可的高医学价值生物标志物,对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检验与临床共同合作,利用好这些工具为患者提供更有价值的诊疗服务。心衰管理需要多学科、跨医院的共同合作,心衰中心建设和推进分级诊疗系统建立将大大提升中国心衰疾病管理质量。”

大会联合主席、北京医院检验科赵昕主任

在学术会议交流之余,在杨杰孚教授和王华教授的安排下,北京医院心内科精心组织了为期半天的心衰教学查房活动。通过现场的病例分析交流,更为直观地为与会专家分享了心衰患者规范化管理经验,也为心衰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责任编辑:tqh)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