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玉隆:推动“大检验”医学术全面发展

本期访谈嘉宾:丛玉隆

  丛玉隆,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军检验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对话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上先进的医学技术和医疗装备的引进,推动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的检验医学发展也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在提高医学水平、保证人类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发展的潮流中涌现出众多学科带头人。他们或有资深的临床经验;或有杰出的创新能力;或有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他们是医学领域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先锋;他们在浩瀚的医学海洋中努力探索前行;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民健康做出贡献。

  为了更好地发挥和体现传媒的作用,彰显医务工作者的时代风采,关注卫生健康行业的发展,共同促进中国卫生健康行业的进一步繁荣,我们本期的非常对话特别采访到了中国检验医学学科带头人丛玉隆教授。他在检验医学领域辛勤工作48年,他的“以标本为中心,以检验结果为目的”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以将所测得数据转化成为高效的诊治信息,并提供给临床为目的”的理念,已成为临床检验行业行动的宗旨。他率先提出了现代的检验医学是一个“大检验”的概念,推动着检验医学学科建设的不断向前发展。

  【对话嘉宾】

  丛玉隆,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军检验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先后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临床检验装备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第五、六届主任委员,中国检验医师分会第一、二届会长、《中华医学检验杂志》第四、五届编委会总编辑,《检验医师杂志》第一、二届主编、解放军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八届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学计量委员会标准物质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全国医学实验室及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委员会第三、四、五届主任委员,中国认证认可委员会医学分技术委员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

  北京医科大学和解放军总后系统优秀教师、中华国际医学教育奖、中央保健委员会的保健工作先进个人,第九届中国医师奖。先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二、三等奖,解放军科技、医疗、教学二、三等奖,北京市及省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等共16项。主编专著28部,发表文章200余篇。主编教材3部。其中作为总主编的大型系列丛书《检验与临床诊断》(共30分册900多万字)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荣获个人三等功三次。在医疗、科研、教学、保健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主持人】回眸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检验医学发展的变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促进了我国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您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请您具体谈一下,我国检验医学领域的发展进程,以及发展的制高点和技术特色?

  【丛玉隆】我是1982年研究生毕业到原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工作,至今还在检验医学一线工作。这32年间,正是我们国家经济腾飞,各个行业发展突飞猛进的阶段,同时也是检验医学快速发展的时期,可以说我国的检验医学发展到今天,水平已经接近或者部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总体上我们还是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目前临床医生诊断疾病所收取的诊断总信息量(包括X光、超声波、检验等),70%都来自于检验科。检验科已经成为在临床上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甚至于引申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保健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何检验科能起这么大的作用?因为科学发展了,检验医学发展了!过去五六十年代只能说是经验医学,医生有个听诊器,听一听,问问诊,最多化验做个三大常规,就算检查完毕。现在就不一样了,完全由过去的经验技术上升到理论阶段。检验医学发展过程中,我认为有三大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并且有一定的规律促使着它不断地发展。这三大部分的第一部分就是设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化验诊断的设备,我们叫IVD行业。第二部分是医学实验室,就是如何使用这些设备?如何把病人的标本变成信息。当然光有设备和实验室还不行,最终所有的信息还得落实回归到病人身上,那就得有医生,医生通过实验室提供信息给临床进行诊治和治疗,这就是临床,也就是第三大部分。我把这三部分组合在一起,提出了 “大检验”医学的概念。那么,什么叫做大检验?从上游来讲,有先进的设备仪器,先进的技术;中游要有好的规范的实验室,以及实验室人才使用这些设备;下游还要有临床医生能使用设备并及时反馈患者的信息资料。这三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其中哪个环节都不能脱节,因为无论哪个环节脱节,检验医学都起不到在临床医学上的作用。实际上,我这30多年的主要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大检验”概念来实践的。我先后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临床检验装备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2013年至今)、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2000至2008年)、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2003至2013年) 在做好本岗位医、教、研同时,通过学术交流推动检验医学的发展。

  我从1995年担任检验学会的副主委, 2000年到2008年担任了8年的主委,这十几年期间,共完成了两项重要的工作:第一个就是从医学检验,如何转换成检验医学;第二个就是如何使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使我们的实验室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什么是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的检验的人就只做检验,不参与到临床,不接触病人,不接触医生,身在实验室,只做标本,只出数据,这就是经典的医学检验模式,是孤立的、封闭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你做检验是给谁做的,是给人做的,标本是人的一部分,离开人只考虑标本,有时得不到真实的信息。以标本为中心,以检验数据为目的,封闭而孤立的实验室操作方式我们称之为医学检验。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行得通,因为那时候技术还比较简单,涉及的临床也不太广泛,比如给临床白细胞高或低就可以了,另外涉及的实验因素也不多,还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进入到20世纪末期,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飞速发展及密切结合,要求实验室工作必须以患者为中心,以通过实验技术得出的实验指标,转化成高效的诊断信息提供给临床,并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这就是现代检验医学理念。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变化,是一个革命性的、里程碑性的变化。它是社会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我的工作只不过把这个潮流变成了国内实践,变成了学会的核心工作、把我们国家原来的医学检验带到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一个理念中来。就是说,你在实验室里做检验,你的标本实际上就是你面对的患者,你要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你只有了解了患者的情况,或者通过告知程序,告知患者再留取标本,你才能够获得一个好的原料,这才能变成一个有用的指标。通过与临床医生和患者沟通得到更多的信息,数据是死的,但病人是活的,你要把这个数据,变成患者的病理信息,告诉临床医生,这个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有什么价值,你要参与整个过程。也就是说,出了实验报告并不是检验工作的终结,而要延续到临床,直至最后解决问题。这就叫检验医学。也是我在检验学会作为主委的第一项主要工作。

  我做的第二项工作就是推进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信息化管理。什么是实验室国际化管理,指南文件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ISO15189 ,即200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这个文件大概有23个大要素,200多个条款,这些条款规范实验室的每个环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作为检验学会的主委,要带动全国同仁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就要参考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推ISO15189在我国的实施。2003年“非典”带来的阴影还没有消除,这时我作为主要成员人之一,参与了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组织的转化ISO15189为国标的工作。2004年,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医学实验室技术委员会成立,我被推选为主任委员,直至2011年,我把很大精力都放在推广文件的宣贯和实施。2005年,我的实验室(即301医院临床检验科)第一个成为我国被国际上认可的实验室,换句话说,我的实验室管理达到了国际实验标准水平。此后,嗣后先后帮助10余家医院检验科完成认可。工作的高潮是为2008年的奥运会顺利召开。当时,国际奥委会要求北京奥运定点医院的检验科达到国际化水准。因为22家定点医院的科室规模、专业特色、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有一定差异 ,致使工作难度很大。2006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近两年时间,作为北京奥运定点医院的检验科认可专家组长,我指导并亲自参与了200余名内审员的培训,进行了九场文件宣贯大会,参与人员达2000余名。终于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半年前22家医院检验科顺利通过国际认可。我本人也得到认可委和奥组委的表彰。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自从1998年,您就开始了在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创制了“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图”,实现了科学管理的目标化,得到业界的广泛肯定和赞扬。请您阐述一下创制这张“丛氏流程图”的初衷和为百姓健康服务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丛玉隆】这张流程图的最初创建,与我从事检验医学的多年经历分不开。从事这一领域40多年来,在检验科,无论是担任技术员、医师,还是主任、教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检验医学方法学的研究、试验项目临床价值的探讨以及质量控制管理学是实验室科研的最基本的工作。

  从1995年开始,我就在科研、教学及实验室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参考了很多国际文献,比如ISO15198。此外,还查阅了诸多管理方面的书籍,我深刻地意识到要想搞好一个实验室,必须具备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一思路就是流程图的精髓。所谓质量管理体系,就是用系统学和方法论的基本理论,研究每一个实验的全过程。这一全过程,包括从医生开化验单、医护人员采取标本、标本安全运输到实验室;一直到检验科检测结果、结果递交临床医生、分析结果后应用到患者身上;最后,诊治真正对病患起作用,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检验不只是单纯地在检验室出具结果,而是我说的这样一个全过程。然而,在这样一个全过程中,存在很多的环节,找出影响检验质量的每一个环节的要素,通过医师的工作经验、文献复习、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制定出控制每一个影响结果环节管理程序,这就依靠一整套的控制流程。

  【主持人】作为医生,首先要对所开化验单有着一定了解,并且具备一个相对应的控制阶段和控制程序。请您从专业的角度谈一下,医生应该如何准确地把握和进行这个控制流程?

  【丛玉隆】准确的说,这个控制流程的全过程包含了分析前、分析中、以及分析后三个阶段。随着我国医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在检验分析中,出现问题的几率相对较小,而分析前(医生判断以及采取标本部分)相当于出错率较高(文献报道大约占总误差的60%以上)。做好这一阶段流程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医生要对所开化验单有着一定了解,并且具备一个相对应的控制阶段;其次,就是“留标本”,很多实验都是受到了患者饮食、用药、状态的干扰,这就存在一个告知的控制程序;最后就是采血,使用抗凝剂、器具质量等等,到标本的保存时间,等等这些因素都属于分析前。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常规体检,标本是最重要的。虽然实验室很标准化,但是标本是否标准,结果是不可比的,尤其是当前提倡结果互认。对此,我也希望通过媒体让老百姓知道,要做检验,得到结果,要从标本上注意,才能避免造成医患矛盾。

  【主持人】请问,医学上所谓的“三大常规化验单”具体哪些数据或指标通常会令患者困惑不解,或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

  【丛玉隆】其实真正经典的“三大常规”没有现在仪器检查报告这么多,我年轻的时候,血常规就是检查白细胞、红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白细胞分类;尿液就是糖、蛋白、显微镜检查等。在当时的条件下,基本满足临床医生的需求了,主要原因是当时没有如今这么先进的科学技术,患者相对很少,病情也没有现在这么复杂。我在北大医院工作期间,一天能有100个血常规标本就已经算是很多了。但现在,以301医院为例,一天内血常规“标本”加起来就达1400份~1500份,如此几倍的上涨,必须要自动化,否则一天的标本一周都不可能出检验报告。自动化有两个好处:一是规范了,结果准了;二是相对来说,它还会提供更多的指标,很有益处。但也有些参数是仪器将一些数据演算出“新”的参数,其中有些在某些患者有一定意义(比如RDW这个指标只在贫血患者才有意义),有些只是演算的数据,作为临床诊断指标没有什么临床意义(如PDW).

  现在所说的三大常规,我们称之为尿液分析、血液分析等等。这些对于初诊的病人和体检的病人都是必须的,所以说,现在的血液分析和以前的经典三大常规是不同的。可能在某些患者存在检查项目过多现象,不过由于不断的行业规范、国家要求,已逐步得到了纠正。相信以后的医患矛盾也会越来越少的。

  【主持人】记得您曾出版过一本名为《如何教你看化验单》的著作,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对患者有所帮助的内容?作为普通患者,自己应该如何看化验单?

  【丛玉隆】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根本变化是从过去只看标本不见人的模式转变成为以患者为中心以参与临床诊治为目的的理念,这就要求你如何通过科学研究,以及这些数据的变化提供给临床什么样的检验?能够帮助临床做些什么?也就是科研技术如何与临床结合,如何做到临床,来达到我们真正工作的价值。做这些检查有什么意义,需要让临床知道,需要让患者知道,所以我写了那本《专家教您学看化验单》的著作,就是让临床知道,让患者知道这些知识,共同与实验室完成检验医学在疾病诊治中的作用。

  检验医学就是要以患者为中心,以结果为临床服务为目的的。我的工作就是让患者和医生都得满意。我写《专家教您学看化验单》这本书是给患者看的,同时也是写给医生的,尤其是初级的医生。我把这视作宣传检验科技术的平台。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宣传?我要让患者知道你为什么要做这个检验,首先作为患者来说,你有知情权。患者有权力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信息,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的真实情况和发展趋势。患者为什么要做那么多检查项目,这些项目适应症是什么,他有权知道。这样他无论是跟临床投诉你也好,监督你也好,或者只是为了单纯的找你咨询也好,都有理有据。反过来,这样也能促进我们检验科和检验医学的发展。

  其次,作为检验科来说,我们对患者要有告知的义务。我们医生必须告知患者,你做这个检查项目之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比如有哪些饮食禁忌、身体要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检查前不能服哪些药品、什么时间来做检查最好等等。为什么要告知患者这些事情呢,举例来说,医生怀疑患者是凝血,怕形成血栓,要做个血小板功能的检测。我们都知道血小板功能强很容易形成血栓。医生开完单子,患者取化验单走了,三天之后来做检查。可是医生没有提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检查的前一天患者服用了一片阿司匹林。我们医生都知道,服用一片阿司匹林,一周血小板都会受抑制,做不了检查,但是临床医生如果不说,患者他是不知道的,那实际上这个时候,从患者身上抽出血来,做出检验结果就是假的,根本不准。问题来了,拿到化验单的医生,他也不知道患者之前服用过药,那他肯定就会按这个检查结果来诊断治疗,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再举个例子,有的查大便潜血的方法是化学法,需要素食三天,也就是说,这三天是不能吃肉的,因为肉类食物里含有肌红蛋白,这样检测出来的结果就会呈假阳性,所以患者吃点肉,甚至于吃点韭菜,都可能变成假阳性,有些做检验的初级医生他自身都不知道,就更不用提告诉患者了。包括现在很多的肿瘤标志物,我们知道,很多患者服用保健品后,做肿瘤标志物都会干扰,做出的结果会出假阳性,这些其实都是注意事项。所以说,医生团队的素质也需要提高,这样才能保证验结果的真实性,真正能正确的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这也体现了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重要性。所以我写了这本书,书中对小儿科、妇产科、消化科等各科室都作了介绍,无论是患者应该做什么检验?检验的意义是什么?还有检验时注意事项,在这本书中都有解答。我觉得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还是应该了解些医学上科普的知识,比如每年去医院作体检,自己能看懂基本的化验单,就会很容易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主持人】国家有关三部委去年联合颁发了《关于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有些内容直接涉及检验科工作,给检验科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也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其中亟待破题的就是医学检验适宜技术的定价标准问题。我们知道您一直在致力于推广适宜技术,您能否介绍一下什么是检验医学的适宜技术?

  【丛玉隆】现在检验有这么多,那么每一项都需要给病人做吗?换句话说,我们是有针对性的给患者开检验申请单,还是不管患者什么情况先开单子做一堆检查?现在很多医院不管患者什么病,就先给开四五十项检查,那你就没有根据患者需求来开单子,这就是不适宜的检验。第二要清楚什么样的医院用什么样的设备来给患者检验,一个县医院,它的设备非得跟301医院的设备一样吗?这个很明显就是不适宜的。

  什么叫适宜技术?就是既符合临床检验诊断的需求又考虑病人的切实利益,所选择出来的既适宜又经济的技术。现在主要就这个问题,老百姓在看病时检验费用高,很大程度上不是高在单个检验费用上,而是不该做检验的项目做得过多。比如医生怀疑患者是肺癌,那就做肺癌的两三个肿瘤检验项目基本就能出结果,他竟然给做二十多项,很多项目根本和肺癌不着边际,这对患者和医院来说都是极大的浪费,患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医院浪费了这么好的社会资源。所以,应该查什么病,就做什么项目,什么等级的医院用什么设备,搞明白这两点非常重要。很多县医院买了很多进口设备,结果根本用不上,比如医院弄了一堆检查血友病的仪器和设备,实际上,这里十年遇不上一个血友患者,那要这些设备干嘛?所以说,医院的检验科是要有预期性的,如果说在欧洲血友病多,可中国没有几个相关的病例,就不需要进口这样的设备,或者好多南方疾病,北方没有,那就不需要这样的设备。适宜技术就是说,这个技术要符合临床需求、而且准确度要符合临床需要、还要符合百姓需求,患者检查消费,占看病总消费比例应该是合适的。实际上,我们现在所占的比例要大于其他那些需求,那就不科学,需要改进。所以我一直努力推广适宜技术,希望医院和患者都能从中受益。也实际能够解决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主持人】为了进一步推动检验医学学科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倡导您所提出的“大检验”概念,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平台,2013年由您牵头组织成立了“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临床检验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本技术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进展情况?

  【丛玉隆】2013年8月份,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临床检验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一年过去了,专委会从成立至今,虽然步履还不太稳,但还是在不断发展中前行。在这整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行业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与尊重。在组织工作方面,我们专委会制定了章程、设计了会徽、编写了委员通讯录、制作了纪念章和宣传册,召开了两次常委会、两次全委会。在宣传方面,我们设置展台参加了厦门秋季医疗博览会、合肥中国检验医学仪器与试剂博览会。我们这个专委会以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行业发展、提高IVD产品水平为已任,主办了包括“2013’临床检验装备论坛”和“2014’检验医学技术进展与应用高端论坛”两次论坛会议。2014年5月,专委会在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召开“检验与IVD发展高端论坛”; 2014年7月,在郑州召开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年会上,设置临床检验装备分会场,同时举办分会论坛并做委员增选工作。这个专委会的另一项重点工作是加强ISO15189的宣贯和培训工作, 2013年10月在武汉,专委会成功举办了为期一天的高层管理培训班。

  关于2014和2015这两年的工作设想,我们也作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将会有六个主要的工作内容:第一,细化委员学术分工,发挥专业组织职能作用。学术推广工作将分为临床检验、生化及免疫学检验、病理学检验及POCT四个专业组进行,委员科根据自己专业范围,自愿报名参加。第二,组织专家组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活动。我们将成立技术专家顾问团,调研企业会员状况,为有需求的会员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第三,积极推广适宜技术和设备遴选。我们将积极的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做适宜技术的推广,致力于为会员企业做产品“产、学、研、用”的红娘。第四,勤俭办会,精简会议、注重实效、提高效率,这个就不详细多说了。第五,办好三个班。今年下半年将分别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举办为期两天的以IVD企业研发、营销和注册人员为主的ISO15189培训班。第六,网站和杂志的建设。我们将成立网站编辑委员会,届时,我会担任编辑部主任,希望通过整合资源、宣传树立专委会形象;为会员提供所需的信息,统一信息发布渠道,并可提供电子版杂志。我们还将组织编写《实用临床检验装备大全》丛书,该套丛书共分四卷,由我担任总主编,由11名各领域专家为分卷主编的编委会成员。

  【主持人】“中国医师奖”是国务院审核保留的行业最高奖。自2003年正式设立以来,得到国家、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和各地医师协会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此奖项的获得者是广大医师学习的优秀榜样,现正在医师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先锋模范和精神引领作用。据我们了解,您荣誉获得了第九届“中国医师奖”。请您谈一下获得此奖项的自身体会和感受?

  【丛玉隆】今年我非常荣幸的获得了“中国医师奖”这一殊荣。实际上,我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国家的发展,和行业不断地发展,以及检验医师这个队伍不断的壮大,可以说我是国家发展的受益者,或者是其中的代表。我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长起来的,没有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就没有今天的我。我们国家发展了,培养了我,造就了我,反过来,在我个人的努力,团队的支持和前辈的提携下,我又给这个行业的发展贡献了一部分的力量。

  我是“老三届”,文化大革命没有机会,也不允许我们进大学深造,改革开放,我们才可能考进大学,考上研究生,使我们有了实践经历后又能进入了高等学府深造,将实践和理论完美的结合。我是1979年考入山东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实际上我是临床研究生,在临床的多年锤炼,加上我原来的实验技术,使我成为复合型人才,又懂实验技术又懂临床,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了北京医科大学,后来转调到301医院,此后我和我的实验室、我的团队一路进步成长起来。

  其实我获得这个“中国医师奖”,最大的价值不是在于个人,而是在于我们检验医学这个行业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检验医学在医院,过去都是作为一个辅助科室存在的,它不是一个主流的科室,它的价值没有被人看到。此次第九届医师评选,我是第一个作为检验医师获奖的,能获得这个奖项,说明了我们医师团队被认可,代表检验医学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做的成绩得到大家公认,我本人实际上是代表团队,所以非常感谢国家对我和我们检验医师行业工作的认可。

  【主持人】纵观我国检验医学学科技术发展,您在技术研究和我国的检验医学与国际化接轨,推动学科发展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请您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回顾检验医师分会所走过的十一年的发展历程,畅谈一下对我国检验医学学科发展的未来期冀与展望?

  【丛玉隆】检验医学的发展,可以说是方兴未艾。瓶瓶罐罐、一间实验室外加“一杆枪”(吸管)和“一门炮”(显微镜),是建国初期检验科的缩影,检验的操作靠手工完成,项目主要就是“三大常规”。 20世纪初,医科学校开始逐步设立专门培训实验室技术人员专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责只是完成标本检查、发布报告。改革开放后,检验医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1983年,我国高等医学院首次设立医学检验专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医学检验人才,同时医院的临检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大家对检验科的认识和印象,已从过去的瓶瓶罐罐,发展到现在检验应用先进现代化仪器的科室。

  那么未来检验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我认为:“自动化、小型化、即地即时化、分子化、国际化、标准化、个性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安全化将会是检验的最终发展趋势,而且检验一定要和临床紧密结合,才可能有价值。

  为什么要自动化,因为只有自动化才能克服人为的因素。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到医院体检的人也越来越多,如果还是靠全人工的方法,必然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因此说设备全自动化成为必然趋势。

  另外,设备还要往床旁化(即小型化、家庭化)发展,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医院看病程序复杂等诸多原因,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出门,而是选择在家自己做检查。比如说患者做心脏手术,要做抗体检查,过去只能选择上医院,现在就可以在家做,非常的方便。另外,现在各种检查血糖、血脂、心率等方面的电子设备市场,发展非常快。还有关于毒品的检查,环境的检测,甚至蔬菜上面是否有农药这些方面的小型电子设备,我们国家都有产品,很多甚至出口国外。

  再简单介绍一下什么叫个性化,个性化就是根据每个人不同基因表达,不同的遗传因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同样是治疗肺癌,对有些患者有的药就有用,有的药就没用,同样是治疼痛,有的人服用阿司匹林有用,有的人服用就没用。个性化为什么发展起来了,它实际上是借助了分子化的发展。现在介入蛋白质,不光是基因测序了,基因有问题不一定有病,有病不一定转录,它的形成蛋白质组学,我们叫分子化。

  网络化,就是使检验能够为更多的人群服务。过去,都是在大医院才具备网络化技术,如今逐级机构同样可以参与业务指导。

  那么信息化又指什么呢?它包含两方面:其一是医院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其二则是POCD,即关于病人的信息化处理。相信用不了三年的时间,信息化就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全面应用。我们的检验就能达到医院出了报告单就直接传到患者的手机上。现在国外医生开的处方,到周围的药店买药,药店都知道患者是什么病史,需要什么药。未来我们国家也会实现这样的便捷。将来我们还会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比如糖尿病人查出血糖高,信息马上会传到他家庭医生的手机上,医生就知道,他该随访了。

  标准化,是继国际化之后的必然结果,即结果可比性。首先要实现实验室规范化,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标准化,才能到国际化。

  国际化,以上说了很多,这里就不复述了,简单来说,我们现在一直在推的ISO15189就是推进我们国家的实验室国际化,让国外认可我们。

  除了以上所讲到的,另外进一步发展就是检验跟临床进一步结合。目前学科分子及微生物的发展,重大传染病的防治等各方面都借助于检验医学的发展,为其提供数据和检测,所以检验医学的前景非常广阔。
 
(责任编辑:lgh)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