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检验学界最重要的年度学术活动,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共同主办,江苏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于2015年09月09日~09月12日在南京隆重召开。
本次大会以“检验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为主题,邀请到来自国内外检验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临床检验医学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并对检验医学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进行广泛充分的交流沟通。2015年9月10日上午8时,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潘柏申主任委员首先致开幕辞,代表本届专委会向前任主任委员尚红教授领导的第八届委员会对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工作和中国检验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致以衷心的感谢。
大会主席及特邀嘉宾致辞(左起第一排依次为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分会主任委员潘柏申教授致开幕辞,江苏省医学会郭兴华会长、中华医学会祁国明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文祥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学分会会长张曼教授致辞)
大会报告–聚焦检验医学最新进展
大会报告(左起依次为樊代明院士、陈润生院士、尚红教授、LOOI Lai-Meng教授、David Donald Koch教授、潘柏申教授)
大会主持(副主任委员张捷教授、郝晓柯教授、王成彬教授、王传新教授,秘书长崔巍教授,副秘书长关明教授)
大会首先由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报告,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阐释了“医学与科学”的辩证关系;中国科学院陈润生院士的报告深入解读了“基于组学数据的精准医疗”,阐述了破译人类97%的非编码基因密码对向精准医疗迈进的重要性;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尚红教授针对我国艾滋病防治中亟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系统深入的作了题为“HIV疫情新形式下防控新策略的研究”报告;现任世界病理和检验医学协会联合会(WASPaLM)主席LOOI Lai-Meng教授围绕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概念、特征、基因与分子病理等方面作了题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层治疗和预测”的报告;美国临床化学学会(AACC)主席David Donald Koch教授作了题为“实验室及其工作人员的价值—如何使他人了解这份价值”的报告;最后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潘柏申教授为我们作了题为“医学检验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的现状与展望”的报告,介绍了国外对于医学检验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LDT)的一些监管模式以及目前来自相关学术团体和医学检验专业人士对于监管模式的不同看法和建议,同时提出了关于我国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LDT发展与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专题分会场(座无虚席,交流气氛活跃)
分会场–交流检验医学热点话题
本届年会分别设置了会前继续教育、中美质谱高峰论坛、免疫、生化、临检、微生物等专题分会场,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共作报告近百场。其中会前继续教育专场特别邀请到了加拿大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和检验医学Jagdish Butany教授分别为我们带来了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及病理研究进展;世界病理和检验医学协会联合会(WASPaLM)主席LOOI Lai-Meng教授介绍了三阴性乳腺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潘世扬教授作了题为“肺癌新标志物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精彩报告;中美质谱高峰论坛中专家们分别深入浅出的对质谱检测的条件与现状以及临床应用展开精彩演讲,带来了一场关于质谱检测高端思想的碰撞,听众们受益匪浅;免疫专场主要围绕以下三个主题展开学术交流:第一,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肿瘤个体化医疗中的应用价值;第二,特定蛋白检测进展在临床相关疾病诊治中的作用;第三,自身抗体检测在免疫性疾病诊治中的选择与应用;在生化专场中,专家们主要探讨了“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和“分子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血脂和心血管疾病”三方面的主题;临检专场讲座内容主要涵盖了“血液学检验新进展”、“体液检验临床与应用”、“血栓与止血检验技术与临床应用”三个专题。微生物专场中专家、学者就以下五个专题对当今微生物研究领域的热点展开学术交流。第一,微生物检验自动化及新技术;第二: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第三,细菌耐药与医院感染控制;第四:临床微生物检验能力建设;第五,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大讨论;管理专场聚焦最新实验室管理问题,分别围绕实验室的分析前、分析后的质量管理、检验成本与效益管理、实验室认可和实验室管理持续改进及人才培养四个方面进行了主题讲座。
此外,大会中还有优秀论文发言和壁报交流,为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检验工作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各专业各领域热点。
闭幕式–优秀论文颁奖和报告总结
大会闭幕式由正副主任委员和学组组长对获得中、英文优秀论文及优秀壁报的获奖者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最后潘柏申主任委员代表大会组委会,对本次大会作报告总结。本次大会参会代表达1600余人、收到稿件2056篇、张贴壁报435幅、设立专题分会场31个、资助边远地区代表34名参会。本届大会是一次国际、国内一流专家学者高水平的学术碰撞,更是检验界同仁跨地域性的检验学术交流盛会;内容涵盖专业各领域热点、学术交流形式丰富多样;活动规模之大亦创历史新高,同时也挖掘培养了检验届的后备人才梯队。作为我国检验学界最重要的年度学术活动,在本届大会收获成果的同时,我们将会再接再厉、再攀高峰,吸引更多的检验同道参与到下一届检验年会中来。
(责任编辑: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