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重视表面抗原定量监测 让疗效看得见

人民网2月17日电 本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所发表的最新数据表明,表面抗原(HBsAg)清除被普遍认为是治疗的最终目标,也是乙肝患者最接近“治愈”的临床结果。表面抗原清除将显著降低肝癌和肝硬化的发生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多指标监测,特别是表面抗原定量监测,有助把握治疗进展,让疗效“看得见”。第一次医生可以通过表面抗原定量检测,更好地了解治疗进展,从而帮助患者把握最大机会争取最佳疗效。      法国巴黎大学肝病教授Patrick Marcellin说:“在乙肝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改变观念,并提高期望,因此患者和医生都应该致力于追求获得可能的最佳效果——表面抗原的清除。这些最新数据表明,通过治疗过程中监测表面抗原的下降程度可以帮助指导长期疗效,医生就可以坚定地告诉某些患者,派罗欣治疗可能获得成功。”
    香港肝病学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陈力元教授介绍,乙肝有e抗原阴性乙肝与e抗原阳性乙肝(俗称:小三阳与大三阳)之分: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e抗原的和检测不到e抗原, 分别称为“e抗原阳性乙肝”和“e抗原阴性乙肝”。虽然一些治疗的终点不同,获得表面抗原清除是这两种乙肝的最佳治疗目标。
    陈力元教授认为,对于e抗原阳性的患者,在治疗后发生e抗原的清除,或是e抗原的转换,代表着治疗有效,是治疗成功的第一个重要的指标。该项e抗原阳性患者研究显示,在派罗欣治疗24周后表面抗原有显著下降的患者中,50%能获得e抗原转换,对这些患者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治疗终点。此外,在治疗结束后的6个月,这些获得e抗原转换的患者约有20%可进一步实现表面抗原的清除。根据另一项在亚太肝病学会年会上发表的新的研究,即使在停止派罗欣治疗后,达到临床治愈的e抗原阴性患者人数仍在持续增加。在停止治疗后第5年,12.2%派罗欣?治疗的患者表面抗原被清除。
    同时,陈教授强调,这个研究的结果只是众多临床参考指标之一。对患者而言,了解相关信息,有助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增进治疗信心 ;对医生而言,结合其他指标,有机会了解哪些患者未来的疗效特别好,哪些患者需要做个性化调整,提高治疗效果。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全球性的公众健康问题,这种疾病困扰着全世界超过3.5亿的人群。它是慢性肝病、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每年大约一百万的患者死于慢性乙型肝炎,使其成为全世界排位第十的致死因素。
(责任编辑:labweb)

常见问题
  • 如何在体龙基因完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流程简述 :在线咨询 - 采样送检 - 付款检测 - 检测分析 - 报告结果
查看详情

相关内容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