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体外诊断)在中国起步较晚,却发展迅速,近年来深受资本追捧。尽管纵观产业链每一个环节都非常分散,但是该领域仍然值得深入研究,因为IVD代表了中国90年代到现在医疗水平的发展,从中也可以看到现在的科研热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IVD三大增长动力
1.缩短和欧美发达国家差距,精准医疗从精准诊断开始
中国现状是人均诊断费用支出不足,药物滥用现象严重。诊断在疾病的发现、确诊、治疗、回访的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尤其现在中美均大力布局“精准医疗”,由政府引导,调度产业公司,资本加大力度布局,未来体外诊断将大有可为。
2.政策红利促进医院检验科和体外诊断厂家发展
近年来随着多点执业,远程医疗、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等政策法规的出台,医院检验科地位不断提升。在三甲医院,生化领域基本完成进口替代,但是酶免、分子诊断等中高端领域则基本被跨国公司罗氏、雅培、西门子、ThermoFisher等垄断。
随着分级诊疗、医院转诊制度的逐渐完善,我们看好中高端设备和检测试剂向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下沉,这给一批国产公司带来机遇。目前国产的试剂先行一步,因为设备的开发生产需要工业技术的积累和沉淀,中高端设备的进口替代还有待时日。
3.科研成果转化加速
IVD一端连接生物科学,一端面对临床诊断。生物科学的新发现层出不穷,临床中很多疾病的诊断也不断有新的需求,比如指标的灵敏度、特异性、多靶标联检等,两方面互相促进,再加上资本借力,IVD近几年来新技术不断涌现。
但是科研的需求是创新,临床需要的是重复性,有些偏门或者高精尖的技术可能暂时离临床应用还有距离,需要持续关注。
其他增长动力,例如老龄化趋势带来慢病和急诊诊疗(病人增多)、中产阶级崛起增加医疗支出(支付能力变强)、国内公司走出国门拓展市场(市场变大)、海归回国创业新技术引进(技术革新)等,也给整个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IVD行业特点
1.待检测人群基数庞大
在这里我们对比一下诊断和治疗两个领域。治疗领域(药械)潜在市场规模的计算方式是:疾病人数x渗透率(按照当地医保政策、医疗水平、人均收入等估算)x单次治疗费用x治疗次数。诊断领域潜在市场规模的计算方式是:需要检测人群x渗透率x单次诊断费用x诊断次数。
例如肝癌2010年新发病人数占需要检测人群(所有的乙肝患者)的0.3%。不难看出,诊断面对的人群量要比治疗至少大一个数量级。
2.投资逻辑清晰,项目便于判断
IVD与药械最大的区别就是,IVD产品的使用终止于诊断报告,判断相对简单:比较一系列指标(灵敏度、特异性、CV、对照组符合率、成本、检测时间、通量等)就可以评估产品的质量;药品和器械(治疗型仪器和耗材)的效果需要对患者监测,时间几个月到数十年不等。所以药械的质量评估需要看临床报告、CRO访谈,评审周期较长。
另一方面,IVD拿证周期短,偏试剂的公司固定资产投入较少,企业如果不走弯路,一般2~3年左右产品可以产生销售,且毛利较高,一般70%左右;试剂为主的公司,毛利甚至可以达到80%~90%。
3.国外公司垄断上游关键环节
如果从产业上下游的角度来看,国内上市公司多集中在中游诊断产品生产厂商,上游厂商比较分散:核心原材料(抗原抗体、磁珠、酶等)依赖进口。低端设备耗材(实验室耗材、小型设备等)国产基本可以满足,到高端的科研设备和试剂盒,国外公司(例如Thermo,Merck,GE,康宁等)基本垄断。国外生化起步早,过去几十年已经逐步完成了产业整合,通过不断的并购重组构建成更加完整的版图;国内上游和新材料起步较晚,短期内要做大做强还有挑战。
4.下游代理商和经销商分散
IVD的代理商也和器械药品有很大不同。IVD生产企业较为分散,比如四川迈克、广州达安、上海科华、深圳国赛、北京博晖、湖南圣湘、南京基蛋……在当地都有一定渠道积累和地域优势,可以以直销为主,其他区域采取经销模式。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这些医疗资源比较集中的地方,厂家一般也倾向于建立市场推广中心。
以四川迈克为例,公司凭借在西南地区的渠道优势,与日立、希森美康、伯乐、BD等公司有着10年以上的代理关系,也便于企业在终端巩固渠道优势,增加谈判筹码。诊断领域面对的终端销售对象市场包括:体检机构、医院科室、疾控中心等,再加上有些检测病种受卫生部政策引导(例如两癌筛查、耳聋基因检测、疾控的传染病检测等),所以IVD下游销售情况比较复杂,对厂家的经销商管理、政府事务、市场推广能力都有很大的考验。
三、IVD领域投资机会
1)技术创新类
首先关注IVD增速最快的子领域,例如分子诊断、微生物检测、POCT等。其他竞争格局逐渐明朗的子领域,例如理邦的血气、三诺的血糖、长岛和太阳的血凝、国赛的特定蛋白、博晖的微量元素等,我们会比较慎重,除非新公司技术有非常大的改进。另外平台型技术优于单品类技术。
2)商业模式创新类
国内IVD起步较晚,研发较弱,但是市场很大,渠道分散。所以我们也关注商业模式创新类的企业,例如:
a)提高诊疗效率:中心实验室、移动医疗等;
b)企业服务商:物流、金融、电商等。
3)关注上市公司并购方向
尽管这个信号有时不一定适合于投资公司。因为上市公司的投资或并购有以下几个目的:
a)市值管理,并购有热点概念的公司;
b)财务并表之后增加营收;
c)共享渠道资源;
d)并购上游公司降低成本,并购下游公司增加协同效应。
对纯财务投资的机构来讲,项目本身具有良好的成长性,未来有可能呈现爆发式增长是首先考虑的两点。不过上市公司并购方向还是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因为:
a)很多时候上市公司投资或者收购确实也能代表这个行业的技术方向和研发热点;
b)公告中的研发进度可以作为benchmark,鉴别同类型项目;
c)估值有一定参考意义;
d)和医生交流了解临床需求,向代理商了解市场现状。IVD每一个环节都比较分散,知识体系和市场直觉需要累积培养。
分享投资聚焦医疗健康各个细分领域的风险投资,在医疗投资越来越走向专业化、细分化的趋势下,我们对各个细分领域进行了思考与总结,今后,希望能有机会与更多的创业者、企业家与投资界的同行进行学习和探讨。
(责任编辑:x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