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施嘉奇 通讯员沈艳)昨天起,卫生部在上海培训12家三甲医院的80余位急诊医护人员的“医患沟通技巧”,旨在改变急诊室的“冰冷”氛围,医生护士的“快速沟通”能力将有可能减少医患不必要的误解。卫生部负责此项目的人士表示:“目前急诊室的现实状况是,医生护士几乎很少和病人说话沟通。” “门诊医生和病人说话少,急诊医生则更少,这容易让来看病的病人和家属不知所措。”卫生部该培训项目负责人周简说。大部分去过急诊室的患者都曾经有过被医生护士支来支去的经历,有时家属跑了半天却仍然搞不清楚患者的实际病情,这为以后可能发生的医患矛盾埋下了隐患。“急诊医护确实是整个医院中最忙碌紧张的岗位,有些医生护士抱怨忙不过来,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向家属多加解释。”本次培训承办方、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封启明教授表示,此次培训将教授医护“快速沟通”的技巧,用最快的时间、最适合的语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实际的病情。 此外,专家们还认为,沟通不善还会让患者不配合医生的救治,令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封启明表示,沟通和语言也是一味药,是治疗的一部分,培训最终目的是让患者受益。 据悉,整个培训将引进美国的医患沟通技巧课程经验,在讲授技巧的同时,通过设定的情景和角色扮演的实践,让每个参与培训的医护人员深刻体验急诊病人和家属的各种心路感受。卫生部此前已经在北京开设了四期培训班,计划在上海先后开展两次试点工作。
(责任编辑:labweb)
医护人员接受“沟通技巧”培训
239